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不守绳墨,求变创新--方去疾
2015-07-27 09:06:58   来源:晒墨宝微信公众平台   评论:0 点击:

  方去疾(1922—2001),原名文俊,以字行,改名正孚、超、之木,号心斋、四角草堂、宋玺斋、岳阳书楼等。浙江永嘉人。曾任西泠印社副社

  方去疾(1922—2001),原名文俊,以字行,改名正孚、超、之木,号心斋、四角草堂、宋玺斋、岳阳书楼等。浙江永嘉人。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1963年,在方介堪陪同下,韩天衡拜见了方去疾。方去疾早年深受堂兄方介堪的影响,但他晚年变法,采用诏版文字,单刀手法,自然率真,师古而不泥古, 对秦汉铜器、碑版中的文字、图案等第一手实物资料作过深入的综合研究。韩天衡始终记得方去疾的一句话:“艺术要往前走,别人创作的东西再好,学一辈子,终 究意思不大。”方去疾的身体力行、风格高标深深影响了韩天衡,对他后来的探索有非常大的启迪作用。

  在二十世纪印坛上,方去疾先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现代意义上明清篆刻流派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作为一代艺术创作活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篆刻 家,他以自己的作品为中国现代篆刻的风格序列增添了鲜明而独特的一章,也为现代篆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树立了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典范。

  方去疾先生弱冠时已饮誉海上印坛。一九四七年西泠印社恢复活动,他即由丁辅之、王福庵介绍加入西泠印社,以一门近亲五人(另为谢磊明、叶墨卿、方介堪、方节庵)同社,皆为成就斐然的印家而传为艺林佳话。的确,他在艺术上是属于早熟的类型,但却不是偶然的。

  方去疾十四岁谋职于胞兄方节庵所设宣和印社,从此他即醉心于摹印之学。家庭的氛围和海上艺坛的活跃环境,无疑滋养了他的艺术性情,因此,他学印之初即循 着从古玺入手的正道执着勤奋地探索。他凭借乃兄所藏得到广泛研读古今印谱的独特条件,所以对古玺、秦印、汉晋印艺术精髓的理解和借鉴的深度、广度,在他同 时代印家中是罕与相俦的。从他二十二岁前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于各个时代古玺印的艺术形式和神理,他都已能够得心应手地通过自己的作品加以准确老到的表 现。在青年时代的创作中,无论采用古玺、秦印、汉官私印、鸟虫书印还是封泥、元朱文的样式,他无不神形俱肖,法度严谨,技巧纯熟。这一时期作品所显示的扎 实、丰厚的传统功力和审美取向,与去疾先生艺术风格的最终形成,具有深刻的内在关系。在他鲜明、独特的印风后面,曾经是持久而平淡的基本功修练;而看来平 凡的传统功力,因为其深厚而最终使他迸发出不可遏止的创变激情。

 

 

 

   “方去疾是一位吐纳百家,转益多师的学者。”(韩天衡《去疾印稿》序)在他同时代印人群体中,方去疾先生的杰出精神在于并没有以寻找到古人、前人真谛而 止步徘徊。他为人性格虽含和简淡,但内在却有着不随时风的倔强与机智。追求灵变,独辟新路,是他很早就显露出来的艺术理想。五十年代以后,他的创作进入一 个高潮,变法的心迹时时在作品中跃动,表现手法也不断开拓。这一时期各种样式的“拟古”之作,其实已是借助古典的形式外壳来表现自己新的艺术意境和技法语 言的过渡,在渐变中实现了质的飞跃。他所创作的一些看似汉晋凿印的印式中,纳入笔势自然灵动,刀法清新多变的个性,以草篆书体欹侧险峻的意态导入秦汉印式 的规范之中,产生种种奇异的“化合”效果,似是古人,又非古人,虽为古典,又有新法。他一生的创作态度始终是严肃认真的,往往因为构图未安或者一字所失而 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挂刀寻思。一旦落笔,每每赋以巧思和奇趣,在平淡无迹中透出特有的灵活和幽默。他所独具的风格,都已明确地在中年时代凸现出来并获得了当 时广泛的赞誉。这一时期的创作,除了大量属于友人邀刻之外,他还先后和吴朴堂、单孝天合作了《瞿秋白笔名印谱》《古巴谚语印谱》等专题印谱,在书法篆刻界 产生了强烈反响。在积极的创变精神激发下,他的艺术风格也日益鲜明和成熟。

 

 

 

 

  篆刻的创变,突破口首先在于篆书风格的创变。方去疾中年时期的创作,更明确地汲纳秦汉金文的书法体势,突破固有的似平正为尚的创作楷则,从而带来了章法 和线条形式的相应变革,在自然和谐中获得丰富生动的意态,完成了独立的个人表现方式的构建。在曾经长期以和平、典雅、秀逸为主流审美意识的海上印坛,他与 钱瘦铁、来楚生一样,都走出了戛戛独造、卓而不群的创新之路,为今天印坛的中青年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和启示。这是他艺术勇气和智慧的成功。

  随着时间距离的拉开,人们将会看得更为清楚,方去疾的独创是从深厚的传统中走来,可贵在于并不复制传统;同时他所创造的,又是别人难以复制的。这也是他作为艺术家与学者双重性格的成功。

  方去疾先生不仅以自己的创作成果奉献于世人,同时也是一位怀着艺术播火者的使命感推动新时期篆刻艺术大潮和印学学科建设的领衔人物。早在五十年代初,他 即承绪方节庵未竟之业,继续完成《苦铁印选》《晚清四大家印谱》的编次印行,并编辑《二弩老人遗印》《散木印集》《福庵老人印集》《古泥印集》原拓本出 版,为播扬当代印家的艺术成就不遗余力。一九六五年,他编订的《吴昌硕篆刻选辑》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他即利用自己的学识和社会影响 力,先后编辑《赵之谦印谱》《齐燕铭印谱》《汪关印谱》《吴让之印谱》《吴昌硕印谱》等一批旨在普及与研究的篆刻学资料,并撰写了一系列介绍、研究明清印 人和篆刻艺术的文章。这对当时正处于学习研究资料缺乏状态而又热切投入的众多篆刻爱好者来说,不啻于“大旱之望云冕”,对于正在兴起的新时期篆刻艺术热 潮,起到了极大的启蒙和推进作用。他用力多年编著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谱》,更是勾勒了文人篆刻研究的学术框架,首次梳理出明清篆刻流派形成发展的基本线 索,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新时期印学学科建设最初而且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方去疾的作品,生前曾编印有《去疾印稿》《四角亭泥古》《方去疾篆唐诗》等。

相关热词搜索:绳墨 严师 高徒

上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印坛龙头方介堪--方介堪
下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山万仞,路双歧,人生何似百篇诗--谢稚柳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