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徐慶華書法藝術
2015-11-10 09:16:21   来源:浦东文化   评论:0 点击:

【徐庆华】:著名篆刻书法家,师从韩天衡及浙美诸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导师王冬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

【徐庆华】:著名篆刻书法家,师从韩天衡及浙美诸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导师王冬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作品被送载入神舟七号遨游太空后在全国巡展。

他的草书,挥运之间含纳着激越之情,笔随心行,变幻莫测,狂放不羁之中抒写了自己炽热的情愫。 在三十多年的从艺历程中,徐庆华游走于书法、篆刻、绘画等不同的艺术领域,尝试并驾驭宣纸、印石、画布、陶瓷等不同的载体,在跨界创作中表达个体的自由的生命力,将自己从时代中所感悟到的浑厚、大气、昂扬传导给大众。

  老厂房改造成的工作室高大而空旷,除了几只沙发围成的休息区和一张硕大的工作台,整个儿是大片的水泥空地,上面铺着徐庆华半完成状态的书法作品,灰色的墙面上也挂着几幅。工业遗址的粗粝气息与草书透出的飞扬气韵相融合,给人带来迥异于世俗凡间的体验。   这里是徐庆华位于上海松江天工园的工作室。在临近元旦的一天,徐庆华在毛毡承托的丈二宣纸上创作草书,只见毛笔左右摇摆,提按自如,随着他穿着袜子在宣纸上走动,一列列激情洋溢的文字呈现出来。从下笔“大江东去”到完成“一樽还酹江月”,再加上题款,用时仅十分钟。徐庆华长舒一口气说:“最后一列写下正文‘江月’二字,刚刚好,要是只写一个字也不好看。整体看结构稳固匀称,内部线条还算有神气,这样的作品可以拿出去给人看。”

  1991年,徐庆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后陆续回母校进修,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与书法线条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复一年探究线条的表现力,引领观众感受书法艺术蕴藏的无穷奥妙。   在科班的专业训练下,徐庆华掌握了楷书、隶书、篆书、行书等不同书体的要领,创作了不少作品,但他最喜欢的还数草书。徐庆华认为,草书集中了各种字体的优势,章草、大草、狂草,一种比一种表现性更强。通常,每种书体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要求,他追求在合度的同时注入艺术家个人的情绪和对书法的独到理解,这样作品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徐庆华在丈二宣纸上完成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看似只花了很短时间,实际却有着几十年书法创作的深厚积累,同时包含了彼时彼刻书法家才华的激发与外现。

  徐庆华的草书作品曾参加2007年“海派书法晋京展”、2009年“全国草书名家上海邀请展”等一批重要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等权威艺术机构收藏,受到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如果说传统草书对于书写的内容存在限定,要求作品为汉字并且可读,那么抽取了文字内容的线条就有着更为纯粹的表现力。徐庆华为现代书法而着迷,创作了“书非书”系列作品,剥离文字,把线条的形式当作独立的表现内容。这些作品乍看上去杂乱无章,纷纷攘攘,但又在线条的转折、浓淡、交叉等处体现出传统草书的特质,细品之下感受到舞蹈的狂喜。徐庆华认为,艺术的精魂在于自由,纯粹而质感丰富的线条最有利于表达自由的境界。

  韦伯、阿多诺等西方学者认为,工业社会让人们陷入工具理性的主宰,而艺术承担着世俗拯救的功能,把人们从日常生活的刻板重复中解脱出来。徐庆华不满足作品停留在图书杂志和展览厅,致力于把书法楔入日常生活,走向器物和实用空间,发挥艺术的审美救赎功用。

  徐庆华几乎每年都拿出一段时间去江西景德镇,在瓷器生坯上创作,然后在当地上釉、烧制,得到成品。书写的内容既有传统书法文字,也有抽象的线条。他说,“自由”绝非胡涂乱抹,优秀的作品对于技艺有着极高的要求。在瓷坯上画线条,“墨”实际上是灰泥浆,涂上去之后很快就消失了颜色。泥浆很容易沉淀,隔一小段时间就要重新调和,这样“墨”的浓淡、用笔的轻重、不同线条的穿插全凭经验,稍有不慎,就会整个作废。在烧制之后,往往多有废品。徐庆华说:“当艺术家熟练掌握瓷器特有的笔墨用法之后,就可以更加关注于结构布局、线条走向等,让瓷器承载艺术家的创造力。”   上海万航渡路上有家王朝大酒店,店堂和包房里陈列着徐庆华的五十多件书法作品。在其中一个包房里,金色的宣纸上写着一列列金文,古拙遒劲,厚重雅致。每位来宾都知道是方块字,但大部分文字难以识别,只是可以感受到一种飞扬升腾的意象。凑近了去看,文字间零散地钤盖着一枚枚印章,如“平常心”、“了一”、佛像等,为画面增添了浓郁的现代感。宾客欢宴之余赏读书法,别有趣味。其他包房里还有甲骨文、篆书、草书作品,各显精彩,成为酒店环境装饰的点睛之笔。

  来到浙江电力大厦,但见数百平方米的外墙上贴着艺术浮雕,形式新颖,富于视觉冲击力,其文字正是出于徐庆华之手。他巧妙组合三角形、圆圈、长方形等块面,雕出富于美感的文字,兼具书法与篆刻要素,古老的文字显现出现代的美感。综合材料的艺术作品融入一座大楼,实用的建筑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气息。

  2012年朵云轩秋季拍卖即将举行之际,上海多家报纸刊登了预告版面,有人这样描述观感:“一眼看到徐庆华。”当时,徐庆华有两件作品《上善若水》和《无为》参加“当代海派名家篆刻”专场,能够在众多拍品图片中为读者迅速识别,正说明其篆刻作品的鲜明风格和独有面目。   早在1983年,徐庆华参加全国篆刻征稿评比,《有抱负》 就被评为优秀作品,为其中最年轻的获奖者。他追求篆刻的大气、浑厚、爽落,刀石相激,在方寸之间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徐庆华倾慕篆刻名家韩天衡,多方搜集其作品图影,心追手摹。后来,徐庆华成为韩天衡入室弟子,得到亲炙,技艺不断长进。

  不论是文字印还是佛像印、肖形印,徐庆华的篆刻作品都显示出线条简洁、用刀爽快、构图大方的特点,神清气爽,不拖泥带水。他对每一方印都用心布局、刻制,但绝非精雕细凿。徐庆华认为,篆刻艺术的美感往往存在于笔画的走向、起刀收刀的毛刺、走刀过程中形成的线条质感中,这些细节藏着艺术家的性情,如果过分修饰,看上去光滑精致,却把篆刻的感染力也削弱了,将会非常可惜。   传承的目的在于创新。徐庆华认为,学习古人的篆刻作品,要吸取他们的长处,但不能被古人困住,要看到他们的薄弱欠缺的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塑造独有的艺术面目。

  徐庆华曾刻过一方印《日慎一日》,是他特别满意的作品。根据印文四字三密一疏的特点,上部两字偏小而下部两字偏大,两个“日”一胖一瘦对角呼应,而“慎”的“日”字落在底部边框上,稳稳当当。在徐庆华刻完四字主体、铲除印底的时候,“一”右下部分刚铲了三四刀,发现这部分色块留着或许更好,让左上部不至于显得虚空,同时避免整方印左轻右重、上轻下重,实现构图的平衡。整方印线条随性直爽,边框与文字有机协调,留下来的印底仿佛一头牛,恰为神来之笔,为整方印增添了意趣。   对篆刻艺术的用心体会和执着追求,使徐庆华的作品形成了自家面目,让人一眼就认得出来。

读庆华君的草书,无论传统的形式,还是现代的形式,都令我有精神振发之威,仿佛读到汉高祖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千古诗坛诗人骚客的苦吟抑或灵感,莫不望风披靡,横扫一空。

庆华的草书,看上去似乎很张狂,很狂放不羁,但他的为人处世,却非常谦和,彬彬有礼。这正说明他是一个有大胸襟的人,一个在书法、篆刻上下过苦心并继续下着大功夫的人。

胸襟是先天的,所以早在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小青年时,便迥别于并世许多艺术青年的狂傲。功夫是后天的,用功愈强,则学问愈大,学问愈大,则谦和愈甚,所以在有了如此成就、名声和条件的今天,而是更谦和地为他人不断地提供服务,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在我看来,他将是当今海上书法篆刻界中青辈中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以他个人的成就,更以他服务的精神。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曾有以书家为将军的比喻,但这里的将军仅仅是指书家个体创作时指挥纸、笔、墨、砚的纵横挥斥。而庆华,不仅仅是只在个体创作时表现出驰骋笔阵的将军气概,更在服务三军中表现出一呼百应的将军风范。这样的风范,正体现了他谦和的大气。

相关热词搜索:徐慶華

上一篇:叶青峰:耕耘心灵深处的那片净土
下一篇:《浮生记浮》新书速览︱“徐庆华,此人气象了得!”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