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首页 > 作品 > 浦东乡愁 >

浦东第一村 难舍的故乡情
2017-05-31 11:37:35   评论:0 点击:

上一张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我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故乡在黄浦江沿岸的高庙庆宁寺寺前浜村。
  儿时的故乡是热闹繁忙的,从浦西定海桥摆渡过来,就有小火车可以通往金家桥、新陆、龚路、直至川沙等地。浦东大道上,向东有通往东沟、高桥的81路公交车,朝西有到三井、其昌栈、陆家嘴、东昌路的85路公共汽车。发达的水陆交通孕育了故乡繁华的商贸活动,从码头口到浦东大道,短短几百米的上川路两旁,几十家商铺绵延相连:陆长丰、上川食品店、蒋记牙防所、王源泰轧面店、阿六饭店、江东理发店、肖张林文具店、禾丰盛食品店、丁丰顺酱园、浦江照相馆、上川洗染店、轧米行、篮大店、修车行、茶馆店……,一路上,过摆渡、乘小火车、赶公交车的行人整天川流不息……
  故乡的出名缘于“高庙”与“庆宁寺”。然就其宗教性质而言,高庙是道教场所,庆宁寺是佛教禅院。本地人常把“高庙”与“庆宁寺”连起来称呼,其实是指地域范围,泛指浦东大道与上川路(今改为金桥路)交叉十字路两边、居家桥到西沟一带的沿江地区。
  高庙初建于清康熙25年(1687年),原址在庆宁寺后面的西北角、淞浦东南土塘的岸基高地上,当地民众习惯称其为“高庙”。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时,庙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时,便向南迁至庆宁寺西南角的现址。高庙历史上香火旺盛,曾被称为“浦东城隍庙”。每年清明的前七后八半个月的庙会期间,乡众要抬着城隍老爷巡游,十里八乡的农民都要来抢抬城隍老爷,以保佑自己一方的平安。高庙清明庙会的习俗一直保留到解放后文革前,不过后来演化成了商业活动,展销的棚子从八号桥一直要搭到居家桥。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许多特色艺人也聚居在此,小热昏卖梨膏糖、江湖卖拳头、套老爷头、敲沁糖吹糖人、唱戏耍戏法的……,那种喧笑热闹的场面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相比高庙,庆宁寺的历史要悠久的多,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初建于高昌乡的陆行镇,初名“观音慈报禅院”。元大德年间(1297——1309年)遭兵祸焚毁后,才向北迁至现址。史书记载:“庆宁寺在高昌乡二十二保的南跄村”。文史专家唐国良先生也曾专门撰文指出:“宋代的南跄村,属松江府华亭县高昌乡二十二保之地,当时南跄村的区域大致在现庆宁寺至东沟一带”。最早出现“南跄”地名记载的,是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守节所著的《史记正义》“松江”条下注:“松江东历夏驾浦,又东为青龙江,至南跄浦口入海”南跄村因此被誉为“浦东第一村”。 庆宁寺迁至南跄村后,迎来过寺院发展的全盛时期,田产多达200多亩,寺舍60多间,僧侣200余众。寺院占地12000平方米,山门曾紧邻马家浜,寺内建有高敞雄伟的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藏有小檀香佛和五彩观音,加上后来清人秦少涵所作牡丹大中堂,并称庆宁寺“三宝”。被誉为与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齐名的上海四大名寺。庆宁寺名声的鹊起,使其逐渐成为地方的代名词,南跄村则渐冷渐落,以至淹没在渺渺的历史尘烟之中而鲜为人知了。
  南跄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处于吴淞江、南跄浦、范家浜三水交汇的地方。是黄浦江的开挖,使吴淞江下游完全被废弃,范家浜、南跄浦则成了黄浦江下游新水道的一部分。这便是为什么黄浦江从陆家嘴拐向东流,到复兴岛处又大角度北拐的原因了。前一个拐点是范家浜与黄浦的汇合处,后一个拐点是范家浜与南跄浦的交汇点,岸边就是庆宁寺的所在地。
  百多年前,一场自然灾害,反给故乡的发展带来契机。1905年的八月初三,狂风、海潮、暴雨携裹而至,吴淞口潮位高达5.55米,黄浦江多处护塘被冲垮,汹涌的江水漫过塘堤,所到之处一片泽国,“庐舍、牧畜、浮厝漂没无数”,“禾稼久浸尽烂,饥民求乞他乡”。
  鉴于该次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在浦东同人会的推动下,以谢源深、朱日宣为首的一批爱国乡绅商议设立“塘工善后局”,“ 以便随时修葺土塘、预防水患”。
  1906年12月16日,“塘工善后局”在庆宁寺宣告成立。在其存世的21年间,共处理各类案件332件、实施了243项市政工程建设,辟筑新路37条,修理道路26条,桥梁40座开浚河道29条建造码头35座,建造房屋170间,创办学校8所。所办这些工程的款项合计用洋1388957.414元、用银32579.162两。所用钱款“政府不给、民间不捐”“惟以清理公地缴价为籍手,不足则以设公轮为邑注”。
  塘工局诞生在故乡,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重大工程的决策都发生在庆宁寺分局。故乡的市政建设,如道路方面:修筑寺前浜路、庆宁寺干路、庆宁寺分局前支路、道堂路等; 桥梁方面:重修寺前浜东西香花桥、寺前浜东嘴角路木桥、寺前浜王家木桥、东渡路寺前浜桥。浚河:开浚马家浜、开浚寺前浜、浚取直西沟摇船湾;房屋:添建庆宁寺租房39间以兴庆宁市。尤为可贵的是, 1910年,塘工局创办的问道小学堂在庆宁寺开办,极大地促进了故乡地区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乡愁是什么?儿时的记忆?还是脑海中铭刻的印记?乡愁,就是那份沉甸甸抹揩不去的历史。
  历史,总由传承而来;终因积淀而成;总是客观公正地记录着人类活动的所有;往往更亲睐那些顺应潮流,为民造福,因而更显得光彩、耀眼、更富含人文价值的人和事。
相关图集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