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首页 > 作品 > 浦东乡愁 >

回忆三十年前,周浦敬老院
2017-05-24 20:51:07   评论:0 点击:

上一张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笔者近日与周浦镇敬老院的八位老人,谈论回忆起三十年前的周浦敬老院历史,老人们有点滔滔不绝,越讲越有味。几位老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回忆讲述了三十年前敬老院的环境条件、生活状况,回顾了过去的历史沧桑,自己的艰苦生活,但又觉得生活苦中也有甜,老人们说着眼睛有点湿润。
  有位老人说,周浦敬老院是在解放后开办的。那时,我镇的经济还比较困难,政府却下决心为老百姓建造第一家养老院,1981年正式开办了周浦镇敬老院,收养了周浦镇各种困难老人、五保户一百多人,后来逐年增加到三百个老人。老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有了保障。那时敬老院里有三幢二层的房子和十间平房,一间住四到六人。院内有一个小亭子可休闲,还有几张长木椅可坐人,部分田里还种了些蔬菜。
  另一位老人说,那时,院里还有六个猪棚,每个棚养了十头猪,共有六十头猪,饲养员也是敬老院里的人,五十多岁,到了六十岁就要换一个饲养员,饲养员的工资每月一百多元。最后一个饲养员在2003年换了个名叫冯木祥的中年男子,当时57岁,现在已经71岁了,依然住在敬老院里。于是我们找到了冯木祥老人,请他亲自介绍了养猪的经历。冯老伯说,当时我是60头猪的管理员,每天负责把猪棚冲洗干净,早晚两次把老人吃剩的饭菜全部喂猪,饲料不够,我再到外面饭店去弄一点来。猪儿们吃饱了会向我噜噜的欢叫,还会摇尾巴。那时生活艰苦、资金少,食堂师傅去菜场买菜时,从不买肉,老人吃肉全是自院养大的猪。每周杀一头猪,过年时必杀两头大猪,满足老人们的需求。敬老院的小猪是我去外面买来的,一年内共养了190头猪,我的饲养员工作一直做到了68岁。
  还有位老人说,那时每一两个月就会有对面周浦监狱的狱警同志来为老人们理发,有时学校的学生也会过来做些志愿者服务。
  当笔者说起,记得我从2007年后多次来到你们敬老院,为大家讲述“怎样快乐养老”等课题,那时看到你们坐着的长木椅很旧很旧。我还看到一个长木椅旧的一头钉子烂断了,有摇动,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过了几天,我又过来把椅子修好,还涂上了绿色的油漆。一周后,老人坐上这长椅子说,就像新的一样,老人很高兴。忽然有位老人问,你是不是以前带着电子琴为我们演奏的人?我笑着说,对,那老人的记忆还不错……我每次去养老院时,总会看到50多岁的赵龙德院长,一一巡走到每个老人身边,亲切问候,关照他们天气热要多喝点水。他看到有的老人在藤椅上睡着了,就轻轻叫醒他,让他小心着凉,睡到床上去休息吧。老人们都说赵院长是个好人,真心关爱每个老人。
有老人说到敬老院要改造的事,说2012年周浦镇政府计划改变敬老院的居住条件,决定撤掉已经36年的敬老院老旧房子,重建兴的周浦镇敬老院。老人们知道了很高兴,因为将有更好的条件来享受老年生活的幸福,等着吧,大家的梦想一定会到来。还有一位老人深有体会的说,对于敬老院要重建,政府和敬老院的安置工作做的很好。记得在2012年6月18日那天,全院老人被转移护送到瓦屑社区医院。那天下着大雨,地面积满了水,通行十分不便,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们小心地护送着老人们。对于一些卧床不起的老人,用十几辆救护车护送,最后顺利安全完成了转院任务。
2014年3月16日,老人们最高兴的一天到来了,那天阳光灿烂,老人们一批又一批的回到了原址——康沈路2186号,周浦镇敬老院。看着崭新的大楼,老人们都特别惊喜,变了,变了,这是改革开放后,我亲眼看到的,我们的敬老院有了巨大的变化。真没想到,现在新建的敬老院是五层的大楼,有电梯,房间内有空调、电视机,能住五百位老人。有的老人看到了院内有阅览室、健身房、活动室等,还看到了房外走道墙上有红红绿绿的画,觉得太美了,美好的像天堂。
  很多老人想,这里的生活一定是最美好的。大家都希望能在这里住上十年二十年,把快乐的老年生活享受到一百岁。有的老人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能住在这么美好、这么完善管理的敬老院,我们都从心里深深的感谢共产党,感谢周浦镇人民政府,我们会永远记住,我们的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我们也要传承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听党的话,把党领导的道路永远走下去。
相关图集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