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抢鲜看·韩天衡学艺70年研讨会论文集节选】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2015-10-10 13:38:11   来源:晒墨宝微信平台   评论:0 点击:

  在现在年轻人眼里,韩天衡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兼及书法绘画的篆刻大家,而上了六、七十年纪的人的眼里,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上世纪70年代

  在现在年轻人眼里,韩天衡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兼及书法绘画的篆刻大家,而上了六、七十年纪的人的眼里,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在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中经常看到他有关书画印章的评论。其时文禁未开或未全开,他的文风如此大胆泼辣,颇得书画界老人的关注,并为他捏把汗。后来才渐渐知道韩天衡不仅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兼善书画的篆刻家。我认识的韩天衡就是从《文汇报》《解放日报》上的文章开始的。其时,韩天衡的精力主要放在历代印学资料的整理和印学理论研究上面。

  关于印学资料整理和印学理论研究,就整个文艺界而言,是弱项,是荒地,而且是晚起。就从1949年说起,在韩天衡出现之前,在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这方面的专著。偶尔能找到的小册是:1979年上海书店出版的孔云白的《篆刻入门》,1980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陈寿荣的《怎样刻印章》。这两本小册子的性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出版说明》讲得很清楚:“《工农兵美术技法丛书》是普及性的美术知识读物,主要供工农兵业余美术作者和其他业余爱好者参考。”此二书在篆刻知识的介绍、普及,功不可没,但过于粗疏,缺少系统、或语焉不详,或说不到点子上,还谈不上是一部理论著作。为了推动当代印学研究,解决读书难的问题,韩天衡果敢地担当起这一历史的责任,在西泠印社授命下韩天衡着手编订《历代印学论文选》,时间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部书的编撰有多难,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边款

  韩天衡在编《历代印学论文选》的过程中,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难吃了多少苦。灯光灰暗的斗室中,一页一页的抄。没有一点坚忍不拔之志的人恐怕难以坚持。就这样,他二个月中,将西泠印社所收藏的五百多部印谱的序跋诗文抄完为止。在这前后,他还阅读抄录上海图书馆的七、八百部印谱、秦曼倩的二百多部印谱,又得到海上方去疾、叶潞渊的支持,共阅读了1700多部印谱和60万字的印论,方将《历代印学论文选》完成。1983年春,谢稚柳先生在这部书的序中写到:辨析舛讹、考释疑端,得六十万言,既赡且精,诚为古今印学丛书之大观矣。吾不治印而于印有夙缘,信乎学者得此一编,裨益良不浅矣。癸亥仲春,谢稚柳于壮暮堂。

  谢老对《历代印学论文选》纵横勾勒评价是很地道很中肯的,可以加深我们对这部书的理解。我在这里要补充的是,这部历代印论选的每一篇文字、每一部印论、序跋前都作了题记。题记包含了作者的传记、点评、校订、辨析。都是以时间顺序编排的。这样,这部印论选,纵向看具有中国印学史的性质,横向看具有中国印学概论的性质。

  韩天衡在完成了《历代印学论文选》之后,又完成了另一部浩大工程,即《中国印学年表》。此书至今已经三版,它是韩天衡50年劳动的结晶,是他对当代印坛又一巨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韩天衡 论文集 研讨会

上一篇:“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欣赏(三)
下一篇:【抢鲜看·韩天衡学艺70年研讨会论文集节选】韩天衡先生的“君子之风”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