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首页 > 作品 > 浦东乡愁 >

泾水之魂
2017-05-24 20:43:53   评论:0 点击:

上一张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奚家宅这个宅村一般不大为人所知晓,而它正是我自幼生活的家居地,也是我浦东乡愁的萌发地。它在洋泾镇以西大约两公里的地方。
  母亲告诉我,我家原先在奚家宅的住房被东洋人烧毁,曾一度迁居更在西边的梅园宅。在我出生四十七天时,我家重又搬回奚家宅,住进了新盖的两开间草屋。次年,在我尚是婴幼的哭闹声中,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走过漫长的人生道路,我意识到,乡愁是一杯茶,乡愁是一生情。
  奚家宅是一个较大的宅村。北边临近浦东大道。西边一条马路,叫源深路,它是咸塘浜的东岸,略有弯曲。世纪之交,源深路得以拓宽拔直,咸塘浜被填平了。咸塘浜中段原有一条支流,伸至奚家宅的中心区域。村里叫它做锣鼓浜。我家在锣鼓浜以南,就整个宅村而言,局处西南一隅,仅两三家住户。而锣鼓浜以北,尤其在浜梢周围,住房较为密集,所见均为瓦房。解放初期几年,村里在此经常敲锣打鼓举行秧歌会,好像是搞什么庆祝活动。记得我是骑在我父亲的项脊上去看的。锣鼓音乐、彩绸飘带,一派欢乐气氛,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玩,是孩子的天性。待我稍大些,我便自找小伙伴玩了。由近及远,渐渐扩大交游范围,绕过锣鼓浜,在宅村偏西北的地方,我结识了一个年龄略小于我、被唤做“小辫子”的小伙伴。当时,男孩梳小辫子时有所见,我也有过。只是,他被叫出了名。我跟“小辫子”进了他屋,觉得他家房屋极为高敞明亮,他父母见了我,和蔼地问:“你是打南沈家来的吗?跟我们一家人呀!来坐!”我怯生生地点了点头,心想:原来“小辫子”他家也姓沈,这里定是“北沈家”了。当然,“北沈家”一名纯属我的臆断,不消说,我和“小辫子”一起翻翻连环画,画画小人头,玩得很开心。
  这样的时日不多,我便上了钦仰小学一年级。此后,我和“小辫子”的交往越来越少,当我进入沪东中学就读的时候,更是几乎没有碰过头。对于“小辫子”家族彼时的情况在记忆中是一片模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成为一名红卫兵,在家庭政治方面非常顺当。却偶尔听说,“小辫子”他家一族遭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歧视。个中原因,我无从知悉。
  文化大革命结束多年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次我到洋泾镇政府办事,恰逢“小辫子”也有什么事要到镇政府办。见了我,他当即拿出一张日历单给我看。只见上面有图文介绍一个名叫沈寿昌的有大辫子的清代人物,原是甲午战争首战牺牲的英烈。我顿时明白了他的来意,看来,沈寿昌是他祖辈极有渊源关系的亲属。
  我退休后加入了洋泾诗词社。诗词社一位老前辈梁经棠知我来自原来的奚家宅,便与我攀谈起沈寿昌这位英雄,说《辞海》上有“沈寿昌”这一词条。他提议我择日跟他一起去访谒沈寿昌墓址,写首把诗词,以彰显洋泾、彰显浦东。还向我提供了沈寿昌的后人沈毅雄的信息。当我与沈毅雄一见面,不禁“咦”出声来:这不是“小辫子”么?隔了半个多世纪,如今方知幼时小伙伴的确切大名。沈毅雄满面春风,向我侃侃而谈:“我们都是沈寿昌的后人。说实在些,沈寿昌是没有自己的直系后人的。他是领养他弟弟的儿子过继为后代的,我家一系便是,因而曾经享受过清政府的津贴。津贴在民国初年还有继续,后头取消了。你家一系呢,是沈寿昌妹妹的血脉,由入赘而姓了沈。我们实在都是沈寿昌的旁系后人。你家遭受东洋人火烧,破了产,落难成了无产阶级。我家则因沈寿昌的功烈而受过清廷皇恩,算是同封建统治阶级有了瓜葛,在运动中吃了点轧头。现今早已拨乱反正,给予伸张正义了。”
  沈毅雄当面对我说的这番话,涉及本人祖上与沈寿昌的关系,引发我心底的深思:除了有上代系入赘沈家一说之外,父母在世时可从未向我提起过任何其余情况。或许父母是鉴于生活的教训,既不想沾光,也不想惹祸,就不说了吧。
  至此,我才知晓,奚家宅出过一个沈寿昌,洋泾有辉煌,浦东有辉煌。沈寿昌牺牲后,清政府嘉其忠烈,将其安葬在浦西的真如。后因墓地动迁,现址在同济大学沪西校区。2009年5月13日,我跟梁经棠访谒了沈寿昌墓址。有斜锥体式纪念碑一座,上镌“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八字,标其生卒年限为1863-1894。浦东新区首任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对沈寿昌言有赞词。我感慨颇深,作《七律》一诗,以纪此行,题为《访谒沈寿昌墓址》,如下:
  甲午雄魂何处寻?昔年丰岛战云森。
  硝烟滚滚壮行色,雪浪滔滔悲嗓音。
  入寝夕阳悬赤胆,出依朝旭耀丹心。
  我怀桑梓来瞻拜,深佩英灵坦荡襟。
  永驻在我心中的奚家宅随着时光老人的脚步渐行渐远。原址呈现在眼前的是陆家嘴花园洋房,毕竟遮掩不住我对于洋泾奚家宅萌生的浓浓的浦东乡愁。缅怀泾水之魂,这是一杯苦而转甘的茶,这是一生曲折复杂的情。
  在此让我以所作《七律》诗一首来结束本文,题为《雄魂颂》,如下:
  海疆形势陡苍黄,勇士当先赴敌场。
  炮火交飞英概显,头颅彩裂壮情昂。
  曾无见史奚家宅,乃有捐躯沈寿昌。
  百载风云逝犹在,至今泾水泪花扬。
相关图集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