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龙的集团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首页 > 专题 > 韩天衡学艺70年 > 【人民网】韩天衡谈70年学艺路:淡泊名利 “不逾矩不”

【人民网】韩天衡谈70年学艺路:淡泊名利 “不逾矩不”
2015-06-08 09:06:25   评论:0 点击:

初夏的西子湖,已呈现出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诗境。“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暨“百乐雅集——第十届韩天衡师生书画印展”于6月5日在浙江省美术馆开幕。

韩天衡先生2015年创作榜书“涛声”

谈创作:“不逾矩不”

6月3日一到杭州,韩天衡就直奔浙江省美术馆,亲自指导布置展览。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回顾自己的学艺之路,七十六岁的韩天衡在“不逾矩”这三字后加上了一个“不”字,把“不逾矩不”作为这次展览的主题词。

他认为:“不”并非是轻率狂妄的否定;“不”,是艺术前行的动能,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对艺术的追求,穷尽一生的努力和探索,也只可能接近于真实和目标,岂有从心所欲?但在这接近的过程中,往往又会人为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规矩,某些规矩又束缚着人们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脚步。循矩而又不囿于矩,在肯定中作智性的不屈不挠的否定,才能在艺术上从心所欲,敢于越陈规,创新貌,推新出新,常变常新,才能使艺术生命常青。

这次展览以韩天衡学艺七十年作品领衔,共有210件(套)作品亮相,其中书法70、绘画70、篆刻70件。为了这次展览,在近半年时间里,韩天衡特地创作了水墨《松云皓月图》、重彩《杨万里诗意图》,另有书法《涛声》、《不逾矩不》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等都是巨幅榜书。韩天衡说,这些创作不是为了展览而刻意为之,而是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同时展出的是“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届书画印展”。韩天衡说:“通过每一次展览,看到同学们静心创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年年有进步,再累也值得,也欣慰。”经过三轮严格遴选,最后有202位弟子的书法、绘画、篆刻,以及雕件和摄影等佳作211件入选,并结集出版和参展。

谈学艺:淡泊名利

提起韩天衡,篆刻、书法、国画等艺术领域的人都不陌生。他从4岁起学写字,6岁学刻印,十几岁时学写诗文,35岁再学画,在郑竹友、方介堪、马公愚、谢稚柳、陆维钊、方去疾、陆俨少、沙孟海、李可染等师辈的教诲下,他一直怀着很纯粹的想法,就是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形成一个多领域的高端的艺术体系。

幼时与篆刻结缘,苦心专研。“19岁参军,在部队服役10年。”韩天衡说这十年是“锻铁成钢”的经历:“生于上海,没吃过苦,那段相对艰苦的经历,对我以后的创作道路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十年部队生活一直坚持学习。这既是一个保家卫国的机会,又发挥了我写字画画的特长。学习之路没有一帆风顺的,多亏了部队的经历,让我战胜了后来学艺之路上的挫折,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正如韩天衡所说,在这条充满崎岖的艺术道路上,他始终在孜孜以“学”。他在70岁时刻印自称“老学生”,73岁时又刻“老大努力”印自勉,75岁再刻“老来多梦”……不觉间,已走过了70个春秋:“我现在也经常刻印,最快一次刻印只用了十分钟呢!”提起这个,韩天衡的脸上布满笑容。

韩天衡70年如一日地潜心艺事,他说:“艺术的道路肯定会伴随坎坷,我在《豆庐十论》中说过,在如今的商品大潮中,艺术上的成功,客观上会带来名利,但是要看淡它,它只是艺术的副产品,是艺术之外无足轻重的附庸。千万不可本末倒置,追逐到了名利,毁了艺术,也毁了艺术工作者纯净的本真。”

谈公益:回馈社会

韩天衡还心怀公益,将一生钟爱,把曾视为“伴侣、挚友、师长、性命”的创作和收藏品共1136件,图书一万多册捐给国家,陈列于韩天衡美术馆,供社会大众观赏:“我很幸运的承蒙一些大师的关爱,取得了今天的一些成绩,留给子女也不过三代的。我觉得‘老师’和‘伴侣’是不能卖钱的。捐给国家‘独乐变众乐’,这些作品也有了更好的归宿。”

把珍藏的名家书画无偿捐献后,政府奖励给了韩天衡2000万元人民币:“我要是拿了这个钱,不还是等于卖画嘛。跟家人朋友商量后,我们成立了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不断支持文化艺术活动,并开办天衡艺术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推广传统艺术而出力。”

韩天衡美术馆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去年基金会拿出40万培养嘉定区380位中小学的书画老师,小孩子要学书法,“牵牛要牵牛鼻子”,老师们培养好了,就能更好的教孩子们。“接下来,基金会将继续为传统艺术发展做点事,范围会扩大到整个华人圈。”七十六岁的韩天衡一直对教导过自己的艺术家们心怀感恩,“回馈社会是对艺术家最好的报答”。(赵倩 耿忠平 吴楠)

分享到:
Copyright (C) 2014-2019 版权所有 苏州龙的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23082号-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