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汉风行·特稿】惬意静修神寺石水院,名师参赞欢聚话情谊--启赋游记(Day3③)
2015-08-13 15:30:37 评论:0 点击:
东瀛汉风行第三天的游学行程,除却昨天说到的神护寺,我们还去了同属一个山区的高山寺。
这个时节,虽没有火红的枫叶映得人心潮澎湃,遍山的绿树却也足够沁人心脾。山间的小溪格外迷人,水清粼粼的,如丝绸般滑过。溪中的小石头和水碰撞、摩擦,发出潺潺的声响。河床上随处窜出亮晶晶的珠泡,一簇簇,一串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另一番影象,另人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魅力无穷。
高山寺为真言宗系的单立寺庙。建于奈良时代,但实质的开基著(创立者)为镰仓时代的明恵。
这座古老的寺庙以“鸟兽戏画”闻名,同时寺庙内还有大量的绘画、典籍、文书收藏,拥有众多的珍贵文物。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产的一部份列入世界遗产名单中。另外高山寺还有一些我国古典名著的藏本,如《史记》,《论语》,《庄子》和《齐民要术》等等,不过这些在参观过程中是看不到的。
高山寺的国宝石水院,非常安静美好,需要另外支付门票的费用。石水院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是镰仓时代的建筑,同时藏有著名的鸟兽人物戏画(紙本墨画鳥獣人物戯画4巻),进去后可以看到画的复制品。
石水院的门,一个可以进去(就是买门票的地方),另外一个封上了。
石水院(国宝)主要是一个茶室的设置,需要脱了鞋到室内参观。
室内的布置,看得出花了很多心思,也很有品位。
“日出先照,高山之寺”的牌匾,据说是后鸟羽上皇赐予的。这个题字看的人见仁见智吧,个人觉得,比起如此清雅的陈设,似乎又不那么出尘了,甚至有点争胜的味道。
屋子里面挂有“明惠上人像(树上坐禅像)”。
线条非常优美的室内外连接设计,连接两个房间的走廊。
石水院整个面积并不是很大,却非常适合宁静地坐上一两个小时。我甚至幻想年老之后,能有这般福分,在此静静坐上一天,是件多么惬意而又修心养性的事。
当日下午,在武村先生为我们讲解的茶道课程之后,我们又迎来了另一位大师——京都外国语大学的彭飞教授。
彭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日文化比较》的人文课程。因为有实地的亲身体验,大家更有深刻的感触,学习起来也更加认真。
有的学员拿手机录制下精彩的内容,也有的用笔纸专心记录下学习笔记。
彭教授的课程之后,欢迎晚宴开始。中国驻日大使馆的文化参赞陈诤先生携夫人来到了我们中间,韩天衡老师和师母与他们亲切地交谈、叙旧。大家都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诤参赞仔细翻阅了我们东瀛汉风行的辅助读本,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异国他乡,大家举杯共祝这有缘相会的时刻。彼此聊天,饮茶,心与心之间全无距离。大家笑着,感动着,愿这份美好的情谊长存于心间!
相关信息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下)--启赋游记(Day5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绿意萦绕三千院,静谧之处最难得--启赋游记(Day5③)
- 【东瀛汉风行·特稿】和洋之风博物馆,作品亮相欢迎会--启赋游记(Day5④)
- 【东瀛汉风行·特稿】似近而远九九曲,步步登高鞍马寺--启赋游记(Day6①)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缕幽香飘散去,一片冰心苏醒来--启赋游记(Day6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忍者文化执着顽强,亲历制陶积淀涵养--启赋游记(Day7)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东大寺亲近神鹿,墨运堂参观制墨--启赋游记(Day8)
- 【东瀛汉风行·特稿】愿得佚女越凡尘,墨韵书香始静娴--东瀛汉风行成员吴佚越书缘小记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8月刊专题报道“大家·韩天衡”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上)--启赋游记(Day5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