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看·韩天衡学艺70年研讨会论文集节选】韩天衡篆刻--中国篆刻史学意义上的评述
2015-10-15 10:25:14 评论:0 点击:
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新千年后,韩天衡自己对篆刻的刀笔谱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变法与整体性的创建。应当讲这是他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准备、积累、 思考、探索、践行后的一次战略性抉择。他开始了在篆刻艺苑的全线出击,推出了全新的刀笔谱系形态。如果说线条是各种书体最基本的元素和最根本的载体,那么 用于方寸印间的篆书线条要求比纸面就更趋精密、精当、精湛、精要。石涛曾在《画语录·画章第一》中明确地指出:“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 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篆刻者,先篆后刻,而篆书的笔画线条,就要有这种“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的表现性与概括性。
韩天衡篆刻作品 放胆
韩 天衡篆印书体线条的取向,是充分地将金文、古玺、小篆、缪篆、草篆、碑碣乃至楚简、中山王器铭等进行印面化的构造与刀笔性的处理,使各种不同的篆书线条能 在方寸印面生动妥帖、疏密相间、舒展雍容。记得米罗曾把自己的绘画称为“线条的漫步”,而韩天衡的篆刻却是“线条的舞蹈”,收放自如而潇洒遒劲,堂皇雅致 而出神入化。如他的“学然后知不足”印就选用了楚简文字,疏密有致而飘逸婉约、收放自如而奇谲灵动,极富清新之气与隽秀之质。从而使刀笔谱系中最重要的线 条达到了“三精”的效果,即线条组合的精练能动,笔画处理的精湛严谨,结构组合的精当和谐,亦纯以篆刻线条机理为取法,即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 韩天衡篆刻的刀笔谱系中,鸟虫印无疑是一张亮丽的名片。鸟虫印作为中国篆刻艺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融装饰、图案、造型为一炉,集象形、模拟、抽象为一 体,既有远古图腾的神秘性,又有篆刻本体的图式性。唐人韦续在《五十六种书》中曾说:“虫书者,鲁(国)秋胡妻浣蚕所作。”不必去考证此说的真实性如何, 其真正的语境是证明“虫书”是一种唯美化的文字。从古老的鸟虫印经典之作“武意”、“緁伃妾娋”中就可见那妩媚俏丽的线条和瑰美婀娜的造型。流派印开山何 震也被其诱惑,作“登之小雅”鸟虫书印。其后的甘旸、汪关、林皋、黄士陵亦兴之所致,操刀作之。而韩天衡的老师、近代方介堪却化了相当的精力钻研并创作。
韩天衡篆刻作品 大道必简
也 许是受业师的影响,也许是情有独钟,鸟虫书创作成为韩天衡篆刻的重要一翼。正是凭借着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全面的书法造诣及精湛的刀笔技艺,韩天衡将古老的 鸟虫书印作了涅槃式的蜕变更新,并在创作本体上把其推向了一个时代的高端,完善丰富了鸟虫书印的文字构成,提升强化了鸟虫书印的符号图式,融合变通了鸟虫 书印的组合系统。他在线条上更注重于装饰化、绸缪缭绕,优美多姿。在组合上更注重于图案化,变形夸张,丰盈旖旎。尤其在造型上更是入妙通灵,奇谲瑰丽。如 他刻的“一日千里”线条盘曲蜿蜒,构图饱满雍容,运刀空灵剔透,但见方寸印面,鸟翔夔舞,鱼跃虫伏,可谓是气象万千。唯其如此,韩天衡成了当代鸟虫书印的 集大成者。
相关信息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下)--启赋游记(Day5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绿意萦绕三千院,静谧之处最难得--启赋游记(Day5③)
- 【东瀛汉风行·特稿】和洋之风博物馆,作品亮相欢迎会--启赋游记(Day5④)
- 【东瀛汉风行·特稿】似近而远九九曲,步步登高鞍马寺--启赋游记(Day6①)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缕幽香飘散去,一片冰心苏醒来--启赋游记(Day6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忍者文化执着顽强,亲历制陶积淀涵养--启赋游记(Day7)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东大寺亲近神鹿,墨运堂参观制墨--启赋游记(Day8)
- 【东瀛汉风行·特稿】愿得佚女越凡尘,墨韵书香始静娴--东瀛汉风行成员吴佚越书缘小记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8月刊专题报道“大家·韩天衡”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上)--启赋游记(Day5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