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龙的集团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首页 > 专题 > 韩天衡学艺70年 > 略议韩天衡先生对当代印风的启迪及影响

略议韩天衡先生对当代印风的启迪及影响
2015-10-30 16:34:28   评论:0 点击:

韩天衡先生的篆刻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印坛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这是因为他的出新出奇,当他以如此鲜明的个性展示于印坛的时候,他并没有受到老一代传统理念的强大阻力,而是受到老一代篆刻家、艺术家们的充分肯定。这点也足以给后世印坛启迪。韩天衡先生的“新”与“变”并非是裂变式的,他没有割断新与旧之间的联系,他能将“旧”的传统共性的精华吃透而衍化到“新”的当中去,寓创新于“故旧”之中,强烈的时代感胎息于醇厚的传统之中,他的“艺术语言”表述是由“旧”到“新”贯通式的,这使老一代谙于传统的名家们能迅速而直接地深解其变、深悟其新。在韩天衡35岁时,沙孟海先生敏锐地觉察到他的篆刻价值,称其“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陆俨少先生称其“独创新调”,方去疾先生称其“别开生面”。

 

 

 

他的成就还不只在于开创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流派,更在于他的创作思想开启了这个时代的创作风潮。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书法、篆刻探讨的焦点。韩天衡用他的创作路径给予了这个时代很好的解答。他启迪了新时代印风的趋势和走向。韩天衡身后形成了如潮般的追随者,他的艺术面目被极尽放大和广泛复制,这对他的影响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然而,正如他强调的“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从创作的艺术价值看,这些二至三乃至成千累万的“重复者”们对于艺术的真正意义是不大的。韩天衡的意义也决不在于印坛出了无计的“复制者”,他的具有时代高度的价值在于:在这个时代他的创作理念及影响启发了在艺术上前所未有的探索与创新。可以这样讲,在韩天衡印风流行的时代,无论在面目上是否学习他,他的创作思想、创新精神都直接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印人们。这是他的时代价值。

 

 

 

韩天衡选择的篆刻创作的形式与路径依然也对当代篆刻有着强烈的启迪作用。韩天衡先生的创作模式是多元化的,他几乎擅长已有的各种印式的表现,就传统功力论,他是一个罕见的全才,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丰富的手段,他的刀下既有秦汉,也有古玺,更有对各种流派的借鉴,且无所不精。但就其卓然独立风范的表现,是他的鸟虫篆和由两汉碑额等衍生出的他自己的“草篆”。而此二者在韩天衡先生的篆刻中则是圆融有机的关系。二者最能突出地体现韩式印风姓“韩”,那种灵动、洒脱、激越、律动的本质特性。

 

韩天衡先生之所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印风的先导,并成为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根源上还在于他的艺术思想。他的篆刻表现是他艺术思想性的体现,他给我们深切的启迪,值得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上文节选自范正红著《略议韩天衡先生对当代印风的启迪及影响》)

 

 

韩天衡对印学研究的贡献

 
 
 

 

 

1、对印章发展的断代划分——铜印时代和石章时代。

 

韩天衡说:“流派印章奇峰突起,形成了与秦汉印章的双峰并峙,互为媲美的又一高峰,这在中国文化的其他品类中是罕见的。又说:我们不妨把明代流派印章崛起前后的印坛称之为“铜印时代”和“石章时代”。至此,似可不必执意袭用王冕、文彭“发明”、“首创”的陈说。

这一提法,目前还没有被普遍认可。但亦可考虑。他让人联想到古希腊“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的划分,更具有社会性和内涵。
 

 

2、率先提出了“流派印章”的概念。

 

韩天衡先生在《中国篆刻艺术》中说过“流派印章”或“流派篆刻”一词,它涉及到为明清篆刻的界定和内涵问题,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不过,与此同时,方去疾先生亦有这一说法并有《明清篆刻流派印谱》问世。不知谁先谁后,可否以方去疾——韩天衡共同发明为宜,有待研究。

 

3、率先提出王冕始创花乳石刻印,结束了周亮工《印人传》始自文彭的说法。

 

韩天衡在《明清流派印章》中驳斥“石印汉已有之”时说,指出汉代时有印石,是偶然,在本质上于汉印无异,而“王冕、文彭,特别是文彭将灯光冻一类青田石别出心裁地引进印坛,居然掀起了一股普遍采用石章治印的旋风热浪,形成广泛雕刻石章的气候,自有令人仰佩的划时代功绩。”

 

4、对明代流派印章提出五大流派之说,拉开明代印章研究的序幕。

 

韩天衡于《明代流派印章初考》中提出了明代印章五大流派之说,分别是文彭、何震、苏宣、朱简、汪关。分别对其传承、艺术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出了详尽分析,并对上述五家作出定评。

明代五大家所创立的流派,文彭以纯正胜,何震以精能胜,苏宣以雄强胜,朱简以险峭胜,汪关以雅妍胜。由他们领衔的无数文坛印人,在这崛起的篆刻天地里,作出了可歌可颂,不可泯灭的卓越成绩,它既煊赫于明季,也给巨大影响以清代。

上述分析论评,基本上是立得住脚的,为后来的研究者广为应用,可以说对明代印章的理论研究,韩天衡是第一家。

 

 

5、对浙派研究有了新看法。

 

韩天衡在《中国篆刻艺术》中说:值得一提的是稍后的钱松,他有扎实的基本功。曾经摹刻汉印二千方。他接受丁敬的风格,却能别开门户,作品由刻意经营入,天真烂漫,篆法简练,方圆相济而有顿挫起伏,用刀冲切结合,参以披削的手法,故线条变化,古拙苍莽,气概宏大。

又在《历代印学论文选》《钱胡印存》题记中云:善于稚拙相貌中蕴蓄玄奥深意,虽被乡人视为西泠八家之一,所作实不类浙宗,盖出新之别调。钱氏于己作亦颇自许,尝称:“国朝篆刻,如黄秋庵之浑厚,蒋山堂之沉着,奚蒙泉之冲淡,陈秋堂之纤秾,陈曼生天真自然,丁钝丁清奇高古,悉臻其妙。予则直沿其原委秦汉。”钱氏治印擅用浅刻,运刀近于披去一层石皮,至有“久之入浑,至浅不可拓……嘱为深之”的韵事。

韩天衡上述有论有据,这样西泠八家就要重新界定。

 

 

(上文节选自张郁明著《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韩天衡艺术历程70年回顾》)


分享到:
Copyright (C) 2014-2019 版权所有 苏州龙的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23082号-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