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招生进行时
2016-02-04 09:44:13 评论:0 点击:
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

韩天衡先生简介
韩天衡,这个与当代中国书画、篆刻紧紧维系在一起的名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他从传统中走来,奏响新时期中国印坛的黄钟大吕,引发起大江南北“韩流滚滚”,一时间,“刻印学韩”成为时尚。继而,他领军书画印坛,秉持传统,私塾授徒逾三百余位,桃李芬芳,艺坛中坚。
办学宗旨
继2011年捐赠千余件艺术珍品建立韩天衡美术馆之后,韩先生还捐资成立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倾心公益,传承艺术。现在,他兴办艺术 教育,以韩天衡美术馆为教育、研究平台,成立“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以普及、提高受业者的书画篆刻创作水平为办学宗旨,言传身教,润物有声,多层次、复 合式打造书画篆刻专业领域的人才高地。

和韩天衡美术馆联成一体的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外景

整个建筑传递着“计白当黑”的中国传统艺术信号
学校优势
五大优势开创新高地
- 1. 韩先生集四十余年从教经验,亲自领衔授课
- 2. 专家级师资团队。以韩门弟子为骨干,汇集数十位书画印坛精英,倾力出阵。
- 3. 基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图书资料丰富。
- 4. 韩天衡美术馆的藏品资源为观摩书画印真迹提供了独有的学习平台。
- 5. 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将资助贫困地区的优秀艺术人才前来免费深造。
校长
韩天衡
教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以年龄尊长排序)
韩天衡 徐秉方 徐建融 江 宏 车鹏飞 陈鹏举 孙慰祖 张伟生 孙 敏 冷 旭 吴德升 张 索 王 丹 许雄志 徐庆华

宽敞明亮的教室

由韩先生捐赠逾万册艺术图书的图书馆
书画印高级研修班
大师授课,集中短训。针对已经具备书画篆刻创作能力的青年艺术家群体,以理论与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成学员在短期内提升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培养当代书画印坛中坚力量。
学制2年,每年授课三周(21整天,第一季度不上课,食宿自理)。每班不超过30人。韩天衡先生亲授不少于7整天,辅以名师系统教学,内容涉及书画印史论、流派精研、古文字、古典诗词、鉴赏、文人修养等大类,为具有相当专业创作技能的书、画、篆刻人才进行整体水平提升。
书法班
面向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进行系统的书法技能培训,使学员掌握1-2种书体的临摹和初级创作实践,同时提高学员艺术鉴赏能力。采取集中讲座,分班临摹,名师授课。每班不超过15人,每节课为1小时,每次2课时,逢周末上课。
国画班
按山水、花鸟分类,以临摹与创作相结合,使学员掌握基本创作技能,具备独立创作能力。在名师带班的基础上,辅以集中讲座,提升学员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深度,把握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即精髓所在。小班上课,每班不超过15人,每节课为1小时,每次2课时,逢周末上课。
篆刻班
主要教授篆刻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包括用刀、结构、章法及工具书运用,教会学员临摹古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篆刻创作。教师均由西泠印社社员出任。小班 上课,每班不超过15人(只招收16岁以上学员,个别有基础、有恒心的儿童须另经面试入取),满10人开班。每节课为1小时,每次2课时,逢周末上课。
工艺雕刻研修班
旨在帮助有一定竹木牙石(玉)雕刻技艺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提高技艺和眼力。采取集中短训的办学形式,每期二周(食宿自理)。重点讲授技法精要,创作经验及名 作鉴赏,帮助学员提升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本班由韩天衡先生亲自指导,聘请雕刻界泰斗级吴德升以及徐秉方、林文举、刘硕识、郑尧锦、陈向民等工艺大师担纲 授课,由韩回之、叶林心、杨凌云等韩门弟子助教主持。
提示:书法/国画/篆刻班均设有基础班、进修班
基础班
- 1. 学制半年,每周半天,周末上课
- 2. 针对初学者而设立,进行书法、绘画、篆刻的基本技能教学
- 3. 帮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临摹技能,随时升入进修班学习
进修班
- 1. 学制二年,每周半天,周末上课
- 2. 小班教学,每班人数15人,针对具有一定基础的书画篆刻爱好者
- 3. 指导其由临摹向创作转型,提高创作能力


基础班、进修班(书法/国画/篆刻) |
||||
|
||||
书画印高级研修班 |
||||
|
现场报名:上海市嘉定博乐路70号,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韩天衡美术馆旁)
网上报名:www.shaimobao.com(晒墨宝艺术教育网)
上课地址:上海市嘉定博乐路70号,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韩天衡美术馆旁)
联系方式:电话59910330 胡老师
在线报名:http://wap.shaimobao.com/html/special/myjiaoyujidi/booking.html
邮箱地址:baoming@longdaygroup.com
(扫一扫进入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
相关信息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下)--启赋游记(Day5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绿意萦绕三千院,静谧之处最难得--启赋游记(Day5③)
- 【东瀛汉风行·特稿】和洋之风博物馆,作品亮相欢迎会--启赋游记(Day5④)
- 【东瀛汉风行·特稿】似近而远九九曲,步步登高鞍马寺--启赋游记(Day6①)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缕幽香飘散去,一片冰心苏醒来--启赋游记(Day6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忍者文化执着顽强,亲历制陶积淀涵养--启赋游记(Day7)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东大寺亲近神鹿,墨运堂参观制墨--启赋游记(Day8)
- 【东瀛汉风行·特稿】愿得佚女越凡尘,墨韵书香始静娴--东瀛汉风行成员吴佚越书缘小记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8月刊专题报道“大家·韩天衡”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上)--启赋游记(Day5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