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石留印 】 看看40后的朋友圈
2016-03-25 09:15:43 评论:0 点击:
你以为只有80后、90后才玩微信?你以为搞艺术的就是整日端坐案前,连电脑也不会用?让事实慢慢抽打你的心吧——作为40后的韩天衡先生依然活跃在微信圈。这不,他的一条朋友圈就引出了下面这段故事,让你看看到底一条朋友圈有多大能量!

文/郑可际
“踏石留印”是吾师韩天衡刚刚完成的新作。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其尚未铲底的最原始刻痕和十易其稿的印稿。这对我们——一个刻印爱好者而言,非常难得。先生说很喜欢这‘踏石留印’的句子。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先生的内心是想为中国篆刻艺术事业留下一点印迹的。作为一个6岁刻印,从艺70年的艺术巨匠,他已经是登顶珠峰的佼佼者了,他也一定会是中国篆刻史中不可抹去的重彩一页。但他不限于此,不但自己追求篆刻艺术的新高度,内心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希冀整个中国篆刻领域有一个再度的辉煌(篆刻艺术已经不同于其他艺术有过二次辉煌期)。所以先生除了对其300多入门弟子不间断的指导外,耄耋之年还不断开班授课,从学童班到篆刻进修班----他真的希望日行千里‘踏石留印’!
十易印稿的发布就是先生毫无保留的提供学者的‘武功秘籍’、‘宫廷秘方’,这在我所知道的艺术家们中是非常少见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广和提高中国篆刻艺术。从先生的十易印稿中我们可以如此零距离的看到先生的创作思路,先生经常说,搞艺术不一定要吃苦,但一定要刻苦。他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一印十稿,稿稿精彩。否定之否定这对一个功成名就的印坛巨匠而言更是难能可贵。这十易印稿就是先生刻苦的最好佐证。我们看到此印大气磅礴,印面布局奇崛生动,就拿最后刻出印稿的石字而言,那个弯钩真是神妙,属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克服了充满整个印的直笔线条,金石气中增强了笔意使得整个印圆浑和趣味了。这个灵感虽在前面几稿中有些端倪,但第九稿才敲定,可见反复推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是不断为自己的作品自找麻烦,并能够殚精竭虑的去解决麻烦,从而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推敲的,让人咀嚼半天随后拍案叫绝的杰作。这我想就是先生‘踏石留印’的情怀。
好了,就断想于此,我迫不及待的要去仔细咀嚼这一印十稿所能给到我的启示。

相关信息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下)--启赋游记(Day5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绿意萦绕三千院,静谧之处最难得--启赋游记(Day5③)
- 【东瀛汉风行·特稿】和洋之风博物馆,作品亮相欢迎会--启赋游记(Day5④)
- 【东瀛汉风行·特稿】似近而远九九曲,步步登高鞍马寺--启赋游记(Day6①)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缕幽香飘散去,一片冰心苏醒来--启赋游记(Day6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忍者文化执着顽强,亲历制陶积淀涵养--启赋游记(Day7)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东大寺亲近神鹿,墨运堂参观制墨--启赋游记(Day8)
- 【东瀛汉风行·特稿】愿得佚女越凡尘,墨韵书香始静娴--东瀛汉风行成员吴佚越书缘小记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8月刊专题报道“大家·韩天衡”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上)--启赋游记(Day5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