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饿!”——记韩天衡先生《九百年印谱史漫说》讲座现场
2016-05-10 09:01:54 评论:0 点击:
▲韩先生讲课
《九百年印谱史漫说》的讲座是一个非常小众又非常专业化的讲座,主办方原以为来听讲座的人并不会非常多,只准备了一百三十个座位,但实际上讲座当天是韩美开馆以来人数最爆棚的一次,工作人员两次向场内搬凳子依然不够用,还有听众在演讲厅两旁和后面站着听,甚至有人坐在地上听,外面还有不少的听众,来的人里面有黑龙江、四川专程飞过来的、也有从日本来的,至于江浙沪山东等地来的就更多了,三百多人的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鸣。
五一的大浪潮让多数人困在高速上慢慢爬行,但是韩美学术的浪潮却让听众们在知识的殿堂里踏入了一方新的天地。
专业的讲座必须以学术的厚度为支撑,《九百年印谱史漫说》更是如此,即便有了近50年的研究为背景,韩天衡先生仍然花费了讲座前整整一周的时间查阅资料,写下了满满16张纸的讲稿提纲。
韩先生从印谱的定义入手,印谱是秦汉玺印和明清流派印汇集的谱録。以《宣和印谱》的讹传之订正为开头,引入了中国古代印谱制作的发展简史并分别举例说明印谱的25种类别。印谱的整理和收集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情,包括在原钤印谱的版本甄别和印谱的分类,韩先生此次讲座从集印内容类别、作者人数多寡、辑谱目的等方面概括出25种印谱类别并各自举例说明,可谓煌煌大观。讲座后半段韩先生分别从印章收集、钤盖难度和制谱时长三个角度、六个方面总结了好的原钤印谱堪与宋元版本的古籍比美的原因,又将好的原钤印谱与现今印刷本进行对比,为大家临摹印章及收藏都提供了很多难以耳闻的基础知识。





如果你觉得讲座涉及的内容如此专业,讲座一定很枯燥的话,你又错了。在讲座开始之前韩先生就重申了自己的三个原则——学术、浅白、有趣,他为了将“浅白、有趣”的原则进行到底,他还为大家带来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例如他总结出了历史上称“最”的印谱,最早的印谱、最早的印人原钤印谱、历史上用时最长成谱的印人印谱、历史上最年长者的辑谱、最早的封泥印谱、海外最早编辑的中国玺印谱、最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印谱等等。在其中还讲了很多印谱故事,以及印谱对于读者的意义,这些知识都是书本里没有的,也都是需要在极大的阅读量和记忆力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我们不饿”,
反映出的是大家对知识的求学若渴,
享用了如此丰盛的精神盛宴,
如何会觉得饿?
相关信息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下)--启赋游记(Day5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绿意萦绕三千院,静谧之处最难得--启赋游记(Day5③)
- 【东瀛汉风行·特稿】和洋之风博物馆,作品亮相欢迎会--启赋游记(Day5④)
- 【东瀛汉风行·特稿】似近而远九九曲,步步登高鞍马寺--启赋游记(Day6①)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缕幽香飘散去,一片冰心苏醒来--启赋游记(Day6②)
- 【东瀛汉风行·特稿】忍者文化执着顽强,亲历制陶积淀涵养--启赋游记(Day7)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东大寺亲近神鹿,墨运堂参观制墨--启赋游记(Day8)
- 【东瀛汉风行·特稿】愿得佚女越凡尘,墨韵书香始静娴--东瀛汉风行成员吴佚越书缘小记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8月刊专题报道“大家·韩天衡”
- 【东瀛汉风行·特稿】一期一会,花之道感悟生命之美(上)--启赋游记(Day5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