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学习篆书大家谈】刘洪洋
2016-06-07 11:31:32   来源:书法报书画教育   评论:0 点击:

篆书大家谈·刘洪洋 刘洪洋 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培训中...

篆书大家谈·刘洪洋

  

 刘洪洋

 
 
 
 

 

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组成员。担任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篆刻作品展、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奖赛、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委。多次应邀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渤海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等处讲学。多次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镌刻印章。发表书论、印论二十余万字,出版专辑、专著二十余种。作品获全国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等奖项二十余次。获“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书法十杰”、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2014中国书坛最具网络人气十大年度人物”“2015兰亭百家十佳人气奖”等荣誉称号。


篆书大家谈

篆书临创略谈
□刘洪洋

篆书在中国书法长河中比较特殊,体系繁杂、使用时间最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小篆,时间跨度长,过程复杂。各诸侯国文字错综变化,差异极大,尤以西周至春秋战国为最。所以,相较于其他书体,篆书对文字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首先不能出现错讹,其次才是对个性特征、艺术风格的要求。

篆书文字的复杂决定了篆书笔法的多变,像那种认为“篆书笔法特别简单,篆书创作相对容易”的观点只能说是“表错情会错意”了。中锋用笔是篆书的核心笔法,但仅仅中锋用笔是不可能涵盖篆书笔法的丰富特征的。篆书的技法包含了自甲骨文至小篆时期不同风格篆书的笔法、结字和章法等内容。在保持中锋运笔的同时,必须施以提按或缓疾等用笔技巧,随轻随重,随方随圆,绝不能一成不变。甲骨文、金文的造型,因势生形、灵动自然;《石鼓文》结字有方有圆,工稳端庄,欹正相合;小篆平正规范,趋于整饬……不同时期的篆书,风格不同,线质不同,其笔法、结字和章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刻制和铸造方式的不同,直接带来技法的不同。对历代经典篆书作品进行审美解读,是临摹之前必然要经历的环节。在篆书临摹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时期的篆书进行分析、对比,从笔法、结字到整个章法,从单个经典字例到众多作品的条分缕析,烂熟于心,进而过渡到创作。

篆书的临摹可分为写实性临摹、解析性临摹和写意性临摹三种方式。写实性临摹是为了准确掌握篆书的用笔和结构,熟悉古典名作的风格特征,进而达到精微、精细、精到、精准地临摹。首先从单字的点线组合开始,按照偏旁部首分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字作为重点,突破字法、笔法、字形、结构、风格等难点。做到先写像,继而写熟,再背临,先过单字关,再扩大范围,然后以点带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临摹时要避免机械性、盲目性,将临帖变为“抄书”,这样无法达到学习技法强化练习的目的。解析性临摹是在写实性临摹的基础上形成记忆,用解析的方法把握篆书线条的时序性和结字的有机性,以理性的眼光捕捉篆书线条的丰富性、律动性而进行临摹书写的过程。这是一种以时间积累为主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从而达到背临的程度。写意性临摹是在实临和背临基础上的延伸,是灵活运用实临的技法和解析性临摹的原理,进一步理解、运用和消化古法的学习过程,也是在抓总体大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加强自身书法风格的提升过程。这个过程要有明确的取舍,旨在感悟书法的气息、用笔的趣味和墨色的变化,在临习中体验这种感悟,并且把这种体验所化合的结果带入创作中,生发和充实自己书法的意趣。

篆书创作除了具备一般书法创作的共同规律之外,还要表现篆书自身书体的结构、用笔及艺术气息、格调、品味。在创作的开始阶段,先要进行章法经营,将不同体势的范字根据需要进行整合,考虑字的大小、位置变换等是否合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及通篇能否呼应有致。同时整体设计出小样,通过这种集字的方法反复推敲,使整幅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自己的理解整合其中的一些字例或偏旁,尽量做到风格一致,由对线条“外形”的关注上升到对神采、气势、呼应、揖让的关注。这种训练方式是对自己临帖效果的最佳检验手段,同时又能灵活发挥。它尽管是初级的,但它必定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新的文字内容,特定的笔势、笔法、结构、章法甚至墨法进行新的整合与发挥,能体现个人对范本的艺术理解与驾驭能力。体势的变化,最终导致线条的变化。用笔要想成为合理的存在,必须由结字来组织,所以创作应注意字的线条关系,即长短、方向、比例、角度、节奏、疏密等。篆书创作主要以篆书的艺术美为出发点,秉笔须圆正,审定字势,纵观四面停匀,八方具备,然后运笔指使。篆书结构贵在紧凑,柔中带刚,以疏为丰神,以密为老气。篆之精妙必体欲方而用欲圆,深入理解以正为欹,以收为纵,欹而反正之理,以求“和平简静,遒劲天成”之境。

其实,在技法的锤炼和审美的追求上,篆书的学习与其他书体并无根本性的区别。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下的工夫更多,经历的苦闷更多,追求艺术的道路更寂寞而已。

作品选刊

刘洪洋 篆书条幅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相关热词搜索:篆书 刘洪洋

上一篇:逆水行舟时 左右逢源处 ——小记画家袁龙海
下一篇:【书坛精英】张炜羽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