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印坛点将——杨祖柏篆刻作品展(高质量回帖赠签名版图书)
2016-07-06 09:04:28   来源:中国篆刻网   评论:0 点击:

  楊祖柏,一九六二年七月生於四川簡陽。號海上刀郎,別署簡齋、蜀道古柏。師從韓天衡、徐正濂。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楊祖柏一九六二年七月生於四川簡陽。號海上刀郎,別署簡齋、蜀道古柏。師從韓天衡、徐正濂。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刻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上海市嘉定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上海市嘉定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獲獎

全國第十屆刻字藝術作品展 優秀獎 

第三屆“四堂杯”全國書法大展 優秀獎   

首屆全國“皖北煤電杯”書法大展 二等獎

全國“冼夫人獎”書法藝術展 優秀獎

“梁披雲杯”全國書法大展 優秀獎 

全軍第一至第三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優秀獎

東湖印社成立四十周年首屆全國篆刻藝術展 二等獎

書法導報·二〇〇五國際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銀獎

書法導報·二〇〇六國際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金獎

文匯·宣城杯全國書法大賽 三等獎

清華美院全國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聯展 特等獎

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展 精品獎提名 

百年西泠·西湖風——國際篆刻主題創作大展 一等獎

西泠印社第六屆篆刻藝術評展 優秀獎 

借古開今·上海市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優秀獎

第八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創智天地藝術大展 二等獎

首屆上海市機關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一等獎

 

 作品參展

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第五至第七屆篆刻藝術作品展

全國第四、五、八、九、十屆刻字藝術作品展

第八、第十四至第十六屆國際刻字藝術作品展

全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 

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紀念紅軍長征七十周年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五周年書法展

第二屆“趙孟頫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大愛媽祖·第二屆中華媽祖文化全國書法篆刻大展 

廣東與軍旅書法名家作品聯展

西泠印社第三屆國際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西泠印社第五屆篆刻藝術評展

西泠印社六〇後社員作品選拔展

西泠印社社員題跋小品展

印匯天下·國際印社聯展

百年西泠·雅韻流芳—當代國際書畫篆刻名家精品展 

印道·二〇一三中國篆刻藝術名家邀請展 

印鑒成都·全國中青年篆刻藝術家邀請展

全國當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請展

石都印薈·中國青田·全國篆刻名家邀請展

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作品展

金石同樂·滬上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

一九八五黑龍江省美術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刻字藝術名家作品邀請展

缶廬風·紀念吳昌碩誕辰一百七十周年全國篆刻名家邀請展

中國畫壇名家精品展

左西右東·中美優秀藝術作品大展

方寸皆菩提·百位名家佛印篆刻作品展

天目風·全國篆刻名家邀請展

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精品展

第一、第二屆海派書法進京展

上海世博會“萬國印譜”篆刻藝術大展

上海市第七、第八屆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上海市第一、第二屆篆隸書法作品展

上海市第一、第二屆刻字藝術作品展

迎奧運·上海市書法篆刻扇面作品展

走向當代·上海市書法篆刻作品大展

上海·貴州書法篆刻作品聯展

上海市優秀書法篆刻作品香港邀請展  

經典·精英·精品——上海優秀青年篆刻家十佳作品展

 

 個人榮譽

獲第五屆“上海市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出版著作

《中國篆刻百家——楊祖柏卷》《印象紅歌》《百年西泠·西湖風——楊祖柏卷》等

 

 報刊專題

《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篆刻》《藝術博覽》等

 

 作品收藏

上海市檔案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篆刻博物館、陸儼少藝術院等

 


 

韩天衡老師题词:“知白守黑”

 

徐正濂老師题词:“雄浑老迈,自为一家。”

 

高质量回复评论赠书活动

1、不论是独特见解,还是个人感想,只要是原创的评论文字通通都可以,如发现抄袭将立即取消资格并在本帖中公示;
2、由中国篆刻网组织人员共遴选出10位优秀回帖评论的网友,赠送签名本《印坛点将·杨祖柏》一本;
3、本活动同时在中国篆刻网进行(查看网页版“印坛点将·楊祖柏”),两个平台共10个名额,您可以同时回复,但不能同时获奖。遴选时由中国篆刻网取舍。
4、评论请在2016年7月10日前回复,过期无效;
5、成功获得赠书的网友须提供地址、姓名及邮编、电话等资料。活动截止一个月内未提供地址等信息,视同放弃;
6、奖品由楊祖柏先生寄出,邮费到付,如有其他要求请告知工作人员。

 

 

簡齋“印”象 

張銘

 

認識楊祖柏的過程,至今已無印象。當時只知道他是徐正濂先生的高足,印刻得好。那時候他的作品裏還有徐師的痕跡,但看其對徐師作品神似拿捏之准,足見其聰慧。這些是從他的作品中獲取的資訊。之後屢屢在全國各類有影響的書法篆刻展覽中見到他的名字,後又成為韓天衡先生的學生,於是,我們之間有了更多交流和溝通的機會。

應該說,祖柏兄是幸運的,他所師從的兩位導師在教學上都很睿智,也很開明,提倡自我篆刻語言的塑造。這對於楊祖柏篆刻創作的個性化構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同樣,識“時務”的楊祖柏也非常明白,師承和自立風格畢竟不是一回事,習師之繩趨軌步,一招一式最終是走不遠的,根據自己的審美喜好和性格選擇適合自己的創作路徑,才可能有所載獲,走向成功彼岸。近年來,構築在古璽樣式中的寫意印風備受篆刻家青睞,更是表達個人篆刻審美訴求的一種形式,在這個眾人共擠獨木橋的狀況下,要想避而前行,又能自出面目,真不是件易事,它需要足夠的學養積累和必要的才情,有獨立處理文字方式所構成的刀筆語言,才能不混同與一般而凸顯自我。

所以,祖柏很清楚,放在其面前的實際上只有一條路,變則通,不變則死。這個看似殘酷的問題,對每個印家卻都很公平,它考驗的是一個印家構建自我印風的能力。由此來關照楊祖柏的篆刻作品,我們可以比較清晰的看到,他的古璽創作在實現自我價值和凸顯個人面目中所作的突破。

祖柏兄的篆刻創作立足于古璽,風格取向卻不是那種荒率疏野的和迷亂無序的章法構成,字法似乎也沒有整合到得恣意妄為的程度,大格局屬於自由不羈,散漫樸拙,又能於法度之中將那種原始曠野的古璽圖像處理得很理性,很自我,在傳統構圖和現代視覺之間尋找審美形態的平衡意識,表現“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藝術主張和創作行為。他的章法疏密構成仰仗於字法的自然參差,而這種自然形態下的結構變化,又符合于古璽文字靈活多變的構成屬性,整體布白妥帖合理,又於“無意於佳乃佳”的狀態下保持文字和章法處理的個性化。

如在“飛入尋常百姓家”印中,作者以大開大合的方式來構成印面的虛實關係,字間的大小參差,增加了整個章法的靈動,又通過筆勢之間的形態呼應,使這種大開大合的章法格局變得意味十足。“絲路”印疏朗的章法,讓印面頓覺空靈散逸,無字處的虛空與筆劃之間形成了明晰的視覺對比。“忠貫日月”和“人奇字自古”等印的構成,印面布白相對平中見奇,其篆法大多意態樸實,沒有大起大落之勢,卻是結構尚醇,不主故常,又自成變化。故其印,心正氣和,少了詭譎和放浪的形質,多了醇厚與樸率的意象,所謂“委屈不欲忸怩,古拙不欲做作”,這或許就是他心儀的一種自我創作的狀態。

當然,任何藝術必須是刻意所為,需要經營,而這種經營又要給人以去雕琢的“無意”印象,“妙在得自然之超逸境界,非人工也”(沙曼翁語)。也正由於我們有時太專注經營,太想表達自然,卻又在刻意中不知覺的破壞了自然和天趣。如今的古璽創作,手法可謂不能說不豐富,形式也可謂多樣異彩,只要能做成“古意盎然”,採取任何技法手段似乎都不為過,卻忽視了同樣由此產生的荒亂,甚至以破壞篆法為代價,去表現一個所謂的荒率和天趣。筆者不反對風格提煉中有走極端的傾向,極端做法或可或無,完全視作者表達作品意念,或對於風格鍛造中的不同理解差異所致,沒有規定的程式可走。只是若把握不好,很容易封死了自己的上升空間,更可能因為極端的做法,使作品趨於固化,在缺乏理性掌控之下,每每一陣猛烈宣洩之後,剩下的可能就是粗率和支離,從而缺失了耐讀的空間。

在祖柏的作品裏,我們似乎很難找到印面的粗糙和破碎感,及由此帶來的怪異或迷亂。換言之,他似乎不屑於時下流行的各種做印手法來增加印面的時空感,而是極力通過運刀過程中刃石碰撞產生的自然泐損,稍加修葺,來豐富印面的古舊和純然,以達到靈活渾融的印面效果和現代氣息。所以他的篆刻看似不搶眼,或沒有表面的張狂和激進,而一刀一筆之中盡顯真率放逸。

寫意印風的個性化處理方式,大相徑庭,尤其在用刀上,有的表現直接,鋒芒畢現,取其勁霸;有的處理含蓄,取其沉鬱。線條質感在表現古璽率意和詭異的氣息上各具神采,感性的創作手法不可或缺,其好處在於遣興,在於委懷抒情。祖柏的篆刻作品在寫意性上相比較以平中寓奇見長,其用刀沒有流行的古璽那樣一味彪悍、狠勁,其中透露出的內勁,還是讓我們感受到其線條質感的幾許倔強和肆意。如“一片甲骨驚天下”印,用刀厚重遒勁,線形兩則可見骨力彌漫,不見起伏的筆致里加裹著一絲犀利的韻致,使筆道渾勁而耐嚼。而“不受風塵眯”印用刀於蒼拙中見流暢,大氣開張,線質斑駁的形態,隨刀生發,不事雕琢,細微的節奏下充盈著筆意,刀筆互見,靜中寓動,渾然天成。在“國色天香”印中用刀蒼辣,方筆與尖筆之間的有機融合,使筆劃的鑿刻感更具有金石氣,拙重而渾穆。

線條是篆刻的生命,刀法則是賦予線條生命的手段。在線條的表現性上,楊祖柏絕去粗獷猛烈的外在表像,又不同於雅逸含蓄、不見刀刃的線質形態,而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刀法的獨立性對於個人印風的創立具有重要影響,甚至是關乎一件作品成敗的關鍵。祖柏印章中理性而自然多趣的章法構成,更適合於不激不厲,穩中見爽的線條秉性,也更符合其不時張狂又不甘後人的藝術個性。

坦率而言,當初追隨徐師印風,也為楊祖柏贏得了不少榮譽籌碼,作為當初一個正在崛起的新人,這個過程可能無法避免,也可被理解,之後的創作狀況隨著他個性思維的改變,作品發生了質的變異。眼前我們看到祖柏的作品,明顯感覺既脫離了最初徐師的影子,也沒有對當下流行的古璽樣式趨之如騖。尤其古璽創作在風格上日漸趨同的情勢下,堅守真我的獨立,越顯可貴,這或許就是他的作品能給人以深刻印象之原因。

從古人和老師的影子裏跳出來的,大多都是聰明的篆刻家,至少明白了一個淺見的道理:路要自己走。作為一個立志于印壇有作為的印家,楊祖柏勤於思考,善於創作,二十六年的軍旅生涯培養了其反應敏捷的思維意識,這有助於他在篆刻創作中有良好的獨立思維能力。當下的海派篆刻,或因師承的傳帶關係,或因個人篆刻審美因素,在創作取向上多以流派印為宗,而古璽創作相對薄弱。印風的擇取是個性所為,也是代表的一個區域篆刻發展的狀況。我以為提倡和重視古璽的研究和創作,是當下海派篆刻面對的問題。楊祖柏轉益多師,足履實地,鍾情于古璽創作,既是他個人篆刻審美形式之選擇,也是為海派篆刻在不同流派發展中所作的努力,理當激賞。

楊祖柏的篆刻作品在經歷了脫胎換骨後,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行為表述語言,“業未有不從悟入,亦未有不由勤成者”(清·楊賓語),祖柏勤奮好學,藝術感覺日趨成熟,藝事日進,期待他會走得更遠。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于三步齋  

 


▲2012年在福建寿山村与恩师韩天衡、师兄张铭合影。


 

為了這“一歲”——楊祖柏隸書創作淺析

耿忠平

 

對於一位成功的書法家來說,不僅要掌握嫺熟的筆墨技法,還要有匠心獨具的藝術風格,更要有高人一籌的創作理念和指導思想。一個偶然,造訪書法篆刻家楊祖柏兄藝術工作室,有幸觀賞了他近年創作的一組隸書作品。這些書作有八尺條屏、有六尺整張、有四尺對聯或斗方,亦有盈尺冊頁,我既領略到了那一腔濃濃的古韻,又從中感受到透射出的綿綿新意,為之拍案叫絕。

祖柏兄喜歡書法緣于家學,他曾說:從小就敬佩能寫一手漂亮字的人,一是父親,每當逢年過節就跟著他去四鄰八鄉寫春聯,既能吃到各種糖果,還為父親因寫字得到大家的尊敬而驕傲。於是,在父親的指點下開始臨習唐楷,踏上藝途;另一位是小學語文老師,每次上課,看到他在黑板上書寫整齊的粉筆字,心裏就有一種莫名地喜歡。那是在讀小學前後的舊事了。

一九七九年冬,祖柏兄穿上軍裝離開故鄉四川簡陽,到武漢空降兵部隊服役,艱苦的訓練之餘,臨一通書法或讀幾頁古帖,是他最享受的時刻。而真正關注隸書是一九八三年秋的西安碑林博物館之行。當時,初通筆墨的他,懷著一顆朝聖的心,游走于林林總總的古碑間,欣賞著那些早已從書帖上熟悉的字體,真切地感受著它們渾厚、沉靜的力量。忽然,他的目光無意間被《漢郃陽令曹全碑》吸引了,駐足良久,那娟秀清麗的字跡,舒展超逸的結體,華麗秀美的神采,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深深地打動著他,以前也臨習過隸書,竟沒有體會到它的內在之美。他當即就買了本《曹全碑》帖,至此這本帖隨他去了哈爾濱軍校、武漢部隊,又輾轉來到上海,雖然早已翻爛了,依然如初戀的情書珍藏著。

一九八四年八月空軍為培養藝術人才,在全空軍部隊經過層層推薦和選拔,祖柏兄榮幸地成為了哈爾濱空軍文藝教導隊五十位學員之一。如今這些學員大多已是活躍於部隊和地方的文學藝術人才,如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月歲》作者石鐘山、畫家王界山、白展望、楊東平、楊偉濤等。此次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使他對文學藝術有著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對書法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有了一個全面的梳理和系統的瞭解,眼界為之大開,從實踐到理論,跨出了實實在在的一大步,更為他如今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軍校畢業後祖柏兄又回到了武漢部隊,由於部隊的特殊環境,他一度側重於篆刻的研究,同時對自己的書法風格追求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因為當時書壇上,“流行書風”逐漸盛行,且發展迅猛,它深深地顛覆了人們的審美習慣,以及創作思維和價值趨向,尤其得到青年人的狂熱追捧,作為同齡人的祖柏自然也投身其中。然而,正在熱呼勁中的他,馬上又回歸了理性的思索:這具有現代意識的書風,支撐的內在力量是什麼?它能走多遠?如何才能在現代意識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筆墨語言……於是,他將心愛的隸書作為自己的書法主攻方向,結合篆刻創作體驗,以古碑拓片、秦磚漢瓦、摩崖石刻等為切入點,以個人審美為契機,用多維的視角去解讀、挖掘隸書的本質和書法精神,確定了“宗漢碑法度,參篆書筆意,立自我面目”的藝術追尋目標。同時,他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拜訪當地的書法篆刻名家和同道,如鄧少峰、吳丈蜀等先生,每次都帶去自己的習作,虛心求教,聽取意見,切磋技術,在他們的肯定和鼓勵聲中,堅定了探索的決心和自信。

一九八七年九月,祖柏兄又被部隊推薦到上海空軍政治學院進修,因學習、工作成績突出,被學院作為留校學員,並于一九九〇年八月調入學院工作,至此,他的人生開啟了全新的一頁,他的藝術探索也由此登上了新臺階。

祖柏兄精于篆刻,得益于其厚實的書法功底,書法滋潤著篆刻創作,篆刻也拓展了書法創作的空間,兩者齊頭並進,相輔相承,成績斐然。他的印作不僅在上海市、全國及西泠印社舉辦的專業展亮相,還屢屢獲獎。因此,從書法的角度而言,他的線條、結字、章法、風格、韻味、境界等,都要比純粹的書家來得高明、豐富且有趣。

在他工作室一角,我看到了一大摞舊作,隨意翻看,或正書、或草書、或行書、或篆書,更多的是隸書,其中有臨習,也有創作。我說:“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呀。”他笑道:“這些都是平時琢磨後留下的東西,只要在大量的實踐基礎上,才會有心得,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的確,近年來,除了篆刻、現代刻字外,最用心的就是隸書創作。只要他喜歡的隸書碑帖,如《乙瑛碑》《曹全碑》《禮器碑》《張遷碑》《石門頌》《好大王碑》《開通褒斜道刻石》等,以及漢簡、明清人的隸書墨蹟,他都會找來臨習研讀。他深知,這些碑文都是由書丹者寫在石碑或摩崖山體上後由工匠鑿刻而成的,原來書寫的筆法微妙之處,大多被刀法所掩蓋。加之千百年來,這些暴露的石體在日曬雨淋,酷暑嚴寒中逐漸風化,使原來清晰的字跡破損和模糊,致使臨習者為一味地追求所謂斑駁的金石氣,忽視了隸書“書寫性”的藝術內涵。因此,他強調,要透過刀法看筆法,回歸書寫的本質,才是窺得堂奧的自然正道。

常言道“篆隸不分家”“篆中有隸,隸中有篆”。這是因為隸書是在篆書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故在隸書中或多或少地都會融入篆書的元素。如鄧石如以篆書入隸,趙之謙以魏碑入隸,伊秉綬以顏楷入隸,何紹基以行草入隸,同樣是隸書,因為理解的方式和表達的手段不同,就有了不同的面目和風格。從祖柏兄隸書作品來看,筆墨間處處留露出骨法用筆的精妙,那或厚拙奔逸、質樸率意的線條,在或方圓、或藏露、或抑揚、或頓挫、或輕重、或疾徐等的豐富而細微的變化,在特有的節奏感中,既展現出篆書的筆意,有不乏行書韻味,保持隸書的古樸厚重,又增添了些許蒼茫和靈變之感,令人玩味。

傳統的隸書結體多取橫勢,縱長者少,他在創作中,有意打破常規方式,少作蠶頭雁尾狀,隨字取形得勢,極大地豐富了隸書的結體空間,尤其是在一幅作品中,相同字的經過調整和變化,增加作品的審美情趣。既不失漢隸遺意,又開個人面目。這是祖柏學習的心得。他學古人不求學其形貌,滿足於點劃的相同類似,而是在研讀和分析中,尋找出內在的邏輯關係,結合實踐將古人的書法精神轉化為自己的情愫,表現在作品裏,使觀賞者既能讀出古人的影響,又能品出全然都是他的個性語彙。祖柏兄是一個理性的書法家,善於在法度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個性才情,不刻意,不張揚,卻又在無意間透露出逼人的智慧和才氣。

記得,那天聊天中,祖柏兄說:“恩師韓天衡先生一貫宣導的‘傳統萬歲,創新是萬歲加一歲’這句至理名言是自己的座右銘,這‘一歲’就是每位有志者努力的目標。選擇隸書,只是個人的一種形式表達,也許就是為了在藝術的天地裏,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吧。”他的語氣,堅定而自信。我想,這“一歲”怎麼長,長得自然,長出個性,祖柏兄的心中已經有譜了。為之,我深深地點贊。

乙未八月初三於海上平順堂  

1981年在部队书法创作时留影。

2011年在成都举办的“第七届韩天衡师生作品展”上与恩师韩天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应辉合影。


 

武戲文唱 妙化自然

——楊祖柏現代刻字藝術解讀

沈振榮

 

  現代刻字藝術是以書法為前提,既古又新,“古”是源於一脈相承的漢字書法藝術,“新”是運用了三大構成設計藝術的元素,所謂“境由心造,宛自天開”的意趣,就是藝術家在其尋覓著心靈世界中的本我,並通過作品形象來完善和表達表裏如一的至美境界,作品一旦與讀者見面,產生共鳴,作品美的意義便隨之產生了。楊祖柏先生就是筆者多年所關注的“目標”,無論是從他的藝術思想還是他所創作的現代刻字藝術作品我們都可以尋找到他所要表達的藝術指向以及屬於他自己的藝術語言。當然,藝術風格的形成和使個性特徵的美融入其共性審美中,這是藝術家所要實踐的課題。

  對於楊祖柏我們應當從他的藝術軌跡或者說他的藝術成長過程去研究,他早期研習書法,後進入金石篆刻的學習並遊學于著名篆刻家韓天衡和徐正濂先生,于兩家之間,但又不囿於兩家,運兩家氣,奏自家刀,故篆刻作品時有獲獎佳音,書法作品也常見諸展廳。

  筆者以為比較書法篆刻,現代刻字藝術可能更具獨特的表現力。觀楊祖柏先生的刻字作品,能讓人尋味。他將篆刻的字法,刀法和章法原理自然滲透于現代刻字作品中,一刀一道,率真演繹,形成了一種區別他人、區別時人的現代刻字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唐人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論》中說:“自然者為上品之上”,明代董其昌也在《畫旨》中言:“出於自然而後神”。他深知書法是現代刻字的底線和“書刻同修”的理念,大膽運用刀法來拓展筆法,注重作品形與勢、疏與密、欹與正的章法處理,以及刀法與書法、色彩三位一體的把握。他認為書法需講究“書卷氣”,篆刻需講究“金石氣”,而現代刻字藝術則需講究“文人氣”。正如著名現代刻字藝術家王志安老師倡導的以書法為素材,以文學之“義”為內容,以現代構成為創作的“義形刻字”理念。少一點“匠氣”,多一點“匠心”,力求在“形”的基礎上注重“意”的挖掘與創造,努力尋求作品的內涵表現力。他曾引用清代沈三白在《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中的一句話說:何為“匠氣”?“若留枝盤如寶塔,紮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氣矣”。現代刻字作者應謹慎于此,工藝品與藝術品僅一步之遙,稍有不慎可能就成為工藝品,這一步之遙需要我們對藝術與靈魂的領悟,靈魂與美的理解,不是所有的刻字作品都有資格賦予其藝術之靈魂!

  我們來看楊祖柏先生的作品。

  《道通天下》為正方形,四字為逆時針排列,呈滿構圖。點畫線條逼邊或沖出畫外,畫面中間留出空間仿佛延著逼邊的線條伸向畫面邊緣而呼吸於畫外空間,讓你聯想玄妙,顯示“道通天下”之內涵,四字逆時針排列顯示“非常道”,及“順為凡,逆為仙”的意念。四個篆字為陽刻,細看“道”字右面筆劃線條伸向梯形木板側面自然過度到陰刻手法,這既豐富了畫面又寓意“道”的陰陽哲理,主題意義明確,“恍兮惚兮,其中有象”耐人尋味。畫面平正靜寂,注目靜觀,“道通天下”四字似慢慢運轉,傳遞出“太極功練術”氣息,這應是書寫性元素的體現,可謂解讀意義無限,一小方紅色名印附於“道”字線條上一起運行而並不孤獨,一任自然,引人入境。此作色彩並不絢麗,但在厚重的深褐色基調上抹了一層淡淡的近於木板肌膚本色的漸變色,讓人聯想到宇宙星月透視的光亮,美哉!

  《斷編殘簡》呈長方形橫構圖,佈局自左下至右上呈上升勢,畫面書寫性線條沖出左右空間,可解讀為歷史從遠古來而又向未來的廣大氣勢,畫面背景肌理處理成中國古老的“斷編殘簡”,貼近主題,呈現記錄著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作品具有文化氣息。體現形於意合。

  《復興之路》刀法簡練,書寫性極強,氣象正大,“復興之路”四字在貼近木板本色基調上提高色彩明度,以顯主題,背景上下兩行貼邊小字“雄關慢道真如鐵……長風破浪會有時”分別處理成陰陽刻法,如此小字用刀精緻,透出作者篆刻功底,三顆紅印呈不等邊三角透視點布于左、上、右,右印“甲午”記年,上印“中國”點題,左印為“祖柏”名印,左右二印沖出邊緣意顯豪邁之情。

  《躬耕田野》四字橫列陽刻,融入酣暢淋漓的大刀闊斧的刀痕肌理中,土紅色主調處理成溫暖的漸變色,呈現出紅土地立體美感,象徵“躬耕”者積極向上的開拓精神。大刀肌理上,隱約可見如芝草般的文字“日、泉、有、理、相、讀”。左下角貼邊置一微小名印,以對比土地的廣袤和自我的渺小,然作品又顯現視野和胸懷的寬廣。美是通過對比產生的,祖柏先生深諳此理,此作顯陽剛的美!

  《神遊》呈橫勢,滿構圖,“遊”字上的三連大刀痕恰如“神遊”一曲的最強音,振顫了整個畫面,似使其餘呈橫勢的木紋肌理跟著一起舞動、飄遙,呵,可至“神游”本意之鄉了。楊祖柏先生名印悄然落於“神”處,寓意得意忘形,貼切主題,善哉。

  《我神》屬大寫意,大特寫,呈自右至左的放射形構圖,色彩明度亦應合透視線漸變處理,氣勢恢宏。對角兩印大小不等,隨主題筆劃伸向邊緣而部分已入畫外,畫面的平面構成設計極具爆發力。

  《心結幽幽》此作佈局左疏右密。疏處“幽”字靈動,並以借用手法與“結”字偏傍組合構成章法,意涵緊密不斷,密處“結”字穩靜,心字略傾側於幽字,顯靜中之動,動中有靜是“幽”字背景上的“付琴聲”三字平穩橫排。再細看,“付琴聲”三字刻在具有五線譜般的木紋肌理上,亦可解作古琴琴弦,“付琴聲”三字為隸書體,既豐富作品內容又闡述隸體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起到文化承上啟下的作用,宛如歌劇詠歎調中的轉調。此作是楊祖柏先生暗示書法與音樂在節奏上產生共鳴了,作品寓意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在現代書法刻字作品上匯合綻放出異樣的花。作品色彩不追求絢麗,但是低調的華麗更讓人回味,楊祖柏先生確實唱了一曲“心結幽幽付琴聲”的美妙之歌!

  綜觀楊祖柏先生刻字作品,彰顯武戲文唱、妙化自然的內涵美感,在有限的章法構成畫面上蕩漾著一股靈虛之氣,氤氳著一種形而上的文人氣息,使作品在有限的章法中體現無限解讀的境界。我們希望祖柏先生不斷創作出更為嶄新的刻字作品與大家分享!

——選自《中國書畫報》二〇一五年第三十五期  

 

▲2014年西泠印社“百岁老人”顾振乐为杨祖柏题写雅号“海上刀郎”。


▲2008年在西泠印社105周年庆祝大会上与恩师徐正濂合影。

相关热词搜索:作品展 篆刻 回帖

上一篇:专辑 ▌名家天地 ◆ 蒋瑾琦篆刻选
下一篇:海派书画篆刻艺术家——陈第勇先生作品选集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