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印坛龙头方介堪--方介堪
2015-07-27 09:00:37   来源:晒墨宝微信公众平台   评论:0 点击: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卒于一九八七年,浙江泰顺人。

 

 

  工书,能画,尤长於篆刻。曾 为故宫博物院编辑。四十后写松梅竹石,有瞿山遗意。历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中国艺校教授、及教育部二次全国美展会审查委员。著有《玺印》、《文综》、 《两汉官印》、《古印辨伪》、《秦汉对识拾遗》、《介堪论印》等书。清咸同间祖父中秀才后,举家移居温州,执教私塾,在县学协助评阅童生日课。父冠英,能 写一手董其昌行楷,俭朴忠诚,会写能算,青壮年时做帐号,民国初在五马街经营翰墨轩字画店,过着清贫生活。方介堪自少性近翰墨,9岁学习篆刻,12岁开始 从浙派入手,经五六年自习摸索,居然已具老苍之趣,便在其父翰墨轩设摊刻字,在温州初露头角,受到时任温州道尹的张宗祥和在温州闭关修佛的弘一法师的赞 许。后师从温州名家谢磊明,由于谢磊明家收藏历代碑帖印谱甚富,方介堪眼界大开,并在谢的指导下学徐三庚,后又转趋吴让之和汉印,几年间刻了数千方闲章, 篆法刀法姻熟,为后来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1960年,韩天衡师从方介堪学习篆刻。操刀50载的方介堪一天可以刻50方印,不写印稿,磨平即刻,等于拿印面当宣纸,在上面任意挥洒,而且刻得非常 精工,非常到位,用刀稳、准、狠。其一生刻印4万余方,创造了中国篆刻史上的奇迹。方先生篆印堪为集古之大成者,其教弟子也要求临古印能做到置于古谱而乱 真。有鉴于此,方先生嘱咐韩先生:“你不能学我,你如果学我,你就不能超过我。”

 

 

《玉篆楼谈艺录》(节选)

作者:方介堪

 

   篆刻艺术,顾其名可得其义,乃篆与刻之艺术。所谓篆者,指别篆、择篆与书篆,统之则谓篆法,刻则指刀法,认得文字,且能辨别其时代界限,此谓别篆。篆本 仅指小篆,乾嘉以后金石学昌盛,遂有金文之学,及光绪之末发现甲骨文,至民国初年遂有甲骨学,甲金文遂因之入书法篆刻。甲金文本不能言篆,然篆刻之名自元季以来沿用既久日—治印多以篆书为主,故就篆刻者而言,篆常包括战国文字、西周与春秋金又及殷商甲骨文。择篆之要,一在正确选取同一时代文字,不错杂不向 体系文字于一印。二在每一个字无论属何时代,可能均有若干种不同形体,我们须据所刻内容予以选择,以构成最佳形式。能别篆择篆然后始可论书篆,否则乃是 “画符”。盖别篆属学术,择篆既属学术又属艺术书篆则属艺术。艺术只分优劣,学术要判是非。是非未明不能定优劣,故艺术须受学术指导。别择既正,书篆又佳,始可谓得篆法。篆刻之难不在刻而在篆,欲得篆法,一须钻研金石文字之学,二要多观摩临习三代秦汉金石拓本及前人法书印谱,手摹心追,既得其正,又得其 变。今人治印别篆择篆之条件远较前人优越,有《甲骨文编》《金文编》《古玺文编》《汉印文字徵》等专著可供查检。以上诸书皆体大思精,甚便别择。近日又有 《汉语古文字形表》一书,辑甲文、金文及战国文字。欲检先秦文字,以此最称便利。清人桂馥《缪篆分韵》、民国时徐文镜《古籀汇编》、孟昭鸿《汉印分韵合 编》虽亦可用,然较以上诸书均已落后。至于闵齐伋《六书通》,文字谬误,很不可靠,切忌使用。我三十岁左右即着手编纂《玺印文综》,专采先秦至魏晋印章文 字,自谓搜罗之广,钩摹之精,较之罗福颐《古玺文编》与《汉印文字徵》似有一日之长。惜抗战时散失,屡欲订补而未果。实为平生最大遗憾。

 

 

   刀法与篆法相较,自简单得多。然亦须得法,使心手相应,既传篆法之妙,又补篆法之不足,并见用刀之精,使篆法刀法相得益彰。黄小松谓“小心落墨,大胆奏 刀”,正谓篆法与刀法之区别。所谓“大胆奏刀”,乃指轻重徐疾正侧得宜,不是只照着篆文刮刮削削,亦不是不顾篆文狠命死挖。是“大胆”不是凶猛。前人有十 四刀法之名目,推其本意,原在探讨与指明刀法在篆刻中之重要作用,用心固然良苦,然每使初学惑于循名责实,歧路亡羊,不知所从。实则刀法主要惟冲刀与切刀 二法,其他若留刀法、埋刀头、涩刀法等等,皆仅冲刀切刀之临时权宜变通,为冲刀切刀之辅助。无论何种刀法,能刻出好印就可。

 

 

   篆法、刀法之外,篆刻亦往重章法。一方印章犹如一幅书法、一篇诗文,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篇有章法。一字之篆与一印多字之篆,法既相同又相异,盖章法受 篆法之制约,而篆法既须服从章法之需要,其疏密、挪让、照应皆须一任篆法之自然,不可矫揉造作,竞奇骇俗。倘掌握多种篆法,必能产生多种章法,否则,如欲 以一种篆法刻五六钮同一内容、同一方圆大小印章,惟求以章法、刀法变化之,必窘态毕露,徒劳无益。东坡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移之篆刻,乃至其 他任何艺术,亦无不如此。若能悟得篆法之与章法此种关系,则于章法思过半矣。

 

相关热词搜索:严师 高徒 方介堪

上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蒋频的艺术境界--蒋频
下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不守绳墨,求变创新--方去疾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