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隐逸楼里的脚步声--唐和臻
2015-06-15 15:57:56   来源:晒墨宝微信平台   评论:0 点击:

  唐和臻,字至秦,别署隐逸楼。1966年生于上海,1994年从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隐逸楼是书法篆刻家唐
  唐和臻,字至秦,别署隐逸楼。1966年生于上海,1994年从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隐逸楼是书法篆刻家唐和臻的书斋,这里是他读书、刻印、写字和冥想的地方,其寓意也表达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自1992年他的篆刻作品入选上海市书法篆刻展后,唐和臻的名字逐渐开始亮相于上海、全国和西泠印社等主办的专业展,并屡屡获奖。但他却很少参加各种热闹的开幕式,不仅于同门中,既使在上海篆刻的同道中大多也是只知其印,不识其人。有一次,雕刻大师杨留海先生看了和臻的作品很是喜欢,与之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慨,逐成莫逆之交。

  和臻从小性格内向,聪颖过人,做事静心专注,不夸夸其谈,不倚才卖才,好钻研,不张扬。记得,当年他还在读小学时,看见同学在写书法,回家后就缠着父亲买来毛笔、字帖,在家自学。不久,市少年宫到全市各小学选拔有才艺的学生去学习,于是,他通过比赛成了市少年宫书法班三十六位学生之一。寒来暑往,磨墨临帖,乐此不疲,一日下课回家,父亲看了他那有模有样的书法后问老师姓啥?他摇摇头说,不知道,有好几个老师呢,还有一个女的。多少年后,和臻才知道,这些老师都是如今活跃于上海书坛的名家,而那女老师就是赫赫有名的周慧珺先生。

 

 

  常言道,性格即人。和臻亦如此。他的印风精致工稳、典雅秀逸,从骨子里透露着秦汉印的底子,浙派的意趣,又参有王福庵、陈巨来的韵味,在朱白之间抒发着自己的胸臆。细品其印雅洁明快,劲健流畅,一气呵成,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他的篆法严谨灵动,布局、章法匀整端庄,结字疏密有致,变化丰富,刀法娴熟精湛,在冲、切的自由运转中塑造出骨肉停匀、别有情致的线条,洋溢着一种从容不迫、神爽气清的平和气息。

  然而,为寻求这种符合其性格的印风,和臻经历了一场十分痛苦的煎熬和挣扎,这还得从他学篆刻谈起。当年学习书法后,老师说作品上要有名章,他就拿着印石去请人刻章。不料,这方印刻了一月、半年、一年都没有成,结果那印石也没有了。他心里十分气愤,为了争一口气,他买了刻刀、印石和篆刻书,几经操练,居然为自己刻了第一方名章,盖在了书法作品上。至此一发而不可收,他边自学,边在别人的指点下学了邓散木的印风,而且刻得非常的精道,也颇为得意。1994年经介绍他来到韩天衡先生门下,韩老师看了他的作品后,当即指出:这路风格不适合你,必须从临习秦汉印入手奠定基础,才能开拓出自己的创作道路。听了老师的话,他脑子一片空白,今后该怎么刻?尽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服气,但在整整三年间,他大量地临习汉印、玉印、古玺,后又在老师的指点下研究元朱文印,不断的艺术实践,使他逐渐摆脱了原有的刻印面目。1997年他的一组颇有个性的新印入选《首届全国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在兴奋中也终于悟到了韩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因为从作品中,他明显地感到自己的创作手法多了,面目丰富了,可走的路也宽了,底气也足了。这也真灵验了“三年萝卜干饭没白吃”的这句老话。每当回忆起这段脱胎换骨的经历,和臻内心充满了感激,碰到了一位好老师。

 

 

  近年来,随着审美取向的变化,和臻将鸟虫篆印作为创作的重点,2006年他的二十余方鸟虫篆印作入选《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受到同行的关注。上海一位书法家慕名而来请和臻一次刻了二十几方鸟虫篆印,不久因其中的十余方印被窃,又请和臻重刻。虽然是相同的内容,但和臻没有照搬,而是另起炉灶,一个多月后如期交印,对方看到这一方方蕴丽典雅,回绕盘曲,形象生动,意趣盎然的作品,连连叫好。

  厚实的传统基础,以及历代青铜器铭文、镜铭纹饰、砖瓦文等,多样的形式,给和臻的创作提供了宽广天地。他深知,鸟虫篆印是一种装饰味很强的“美术字”,易入俗格。因此,在篆法、布局、结字及用刀上,他常根据印面的需要,将鸟、虫、鱼等纹饰合理入印,通过线条的组合、承让、开合,在爽朗的刀法中,既保留了鸟虫篆印那丰富多彩、跃动华丽的特点,又巧妙地避免和减少了过分的华饰,很好地发扬了自己古朴雅致、简洁大气的艺术追求。

 

 

  不可否认的是,刻工稳印和鸟虫篆印都容易走入一种工艺的程式化,这在和臻的印中却较为少见。我曾问他何以避免,他莞尔笑答:印人首先是一个书法家,写好字更有利于刻字。说实在的,与和臻相识十多年,很少听他谈及书法,前不久,我造访他的隐逸楼,有幸读到了他书法作品,从中也了解了他的创作思想。其实在少年宫的几年间,从唐楷、魏碑、二王,到汉隶、秦篆,他都一一学过,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读大学后,他就把书法与篆刻放在了同等地位,与篆刻风格不同的是,和臻的书法以尚意为主,将草篆和行草书作为主攻方向。或许这就是“印从书出” 美学思想的具体反映吧。无论是草篆,还是行草书,从盈尺小品、四尺斗方,到八尺巨制,在轻松流畅的笔情墨趣中,既无剑拔弩张的霸悍之气,也无油滑媚世的甜俗之态,始终表达着一种安详秀逸、儒雅悠闲的才情。

  他的草书笔势纵横,点画周到干净,那徐疾游走的线条,在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变化中,赋予了优美流动的音乐节奏感,轻松流畅而不失劲涩沉着,萦回缭绕而又有欹侧生姿,在爽快、自然的意态中,不经意间又流露出谨严的法度和规范,耐人寻味。他的草篆用笔浑厚灵动,流畅爽利而又内含筋力,布白疏宕从容,深得沉静浑穆、雍容古雅之韵,阐释了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自由调遣的智慧。

 

 

  工稳的印风,尚意的书法,成了和臻艺术风格的一种巧妙互朴,当他把草篆的率真运用到工稳的篆刻中,这也就避免了程式化的匠气,突显了自己的个性。同样,在书法上,他那奔放的笔致在张弛之间,既放得开,又收得容,从容自在地挥洒着内心的真情实感。

  在如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境下,和臻低调和踏实的本性,使他能静心地在书斋里,不随时风,恪守艺术审美品味,自觉调整和充实自己,不断地拓展精神家园,探寻艺术真谛。而当听到他下楼的脚步声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定是让人心动的佳作。

相关热词搜索:严师 高徒 脚步声

上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一个清醒的画家--沈筱白
下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寻觅心境--刘牧青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