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一个清醒的画家--沈筱白
2015-06-15 15:42:09   来源:晒墨宝微信平台   评论:0 点击:

  沈筱白,1962年生于福建省诏安市。1992年从师。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员。  数枝挺
  沈筱白,1962年生于福建省诏安市。1992年从师。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员。

 

 

  数枝挺拔向上的荷茎,几片硕大的荷叶间,盛放着数朵荷花,两只小鸟在顽石上小憩……全图布局疏密有致,笔致老辣,力透纸背,墨色交融,酣畅淋漓,气势浑厚,突显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诗意,画面温润中透射出一种豪爽之气。这是2002年第一次读到师兄沈筱白(又名:少伯)画作时,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后又多次看到他的大作,总给我带来一种身心的愉悦,但一直无缘相识。2009年11月《海上墨缘——师辈书画集藏暨韩天衡作品展》在漳州举行,我有幸随韩天衡老师同行前往。那天晚宴时,经书法家(钟)楚雄兄引荐与筱白兄相识,几经交谈,因志趣相投,又是同庚,彼此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筱白兄虽出生在闽南诏安,其实他与上海非常有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常来上海游走,结识了一批当代海派书画名家,如程十发、谢稚柳、周慧珺、周志高等诸先生他都曾一一拜访过,聆听他们的教诲并受到点化。1991年7月8日是筱白兄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上午他随书法家刘小晴先生来到上海中国画院,拜见仰慕已久的韩天衡老师。他拿了几幅新作请老师指点,老师看得很仔细,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在一旁的刘先生看得也很欣慰,对韩老师说,筱白千里迢迢赶来是真心想拜您为师的哟。老师大悦当场应允。筱白兄告诉我,当听到能成为名震艺坛的韩天衡老师弟子时,在感到荣耀和责任的同时,更是充满了感激,二十年来,这份情不曾半点忘怀,始终成为他在艺术道路上跋涉和探索的原动力。

  筱白兄生长在一个艺术世家,其外祖父徐序行先生是一位在当地富有名望的画家,他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作品曾多次荣获福州省艺术大奖。在耳濡目染中,筱白兄从孩提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在徐老悉心指点下临书法、习国画。他告诉我,当年除了读书就是临摹,起初是教啥学啥,临啥像啥,随着临习的逐渐深入,在对传统笔墨技法掌握和理解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意识,他开始将花鸟画创作作为专攻目标。

 

 

  筱白兄是一位重传统,又不囿于传统的画家,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有陈淳、徐渭、朱聋、石涛、恽寿平、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诸家的师承意趣,其厚实、娴熟的传统笔墨功夫,成了他乐于思考的基础。他认为,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不仅要学先贤们的笔墨,更要领会贯穿其中的笔墨精神,从而表达出有个性的艺术符号。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筱白兄的绘画开始显现出鲜明的风格,其一路是豪爽洒脱、沉着内敛的水墨;另一路是赋色肥厚、清新明快的重彩。无论是水墨,还是重彩,他既没有被传统思维束缚手脚,也没有盲目地追随时风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以自己的审美追求为契合点,用酣畅淋漓的写意方式直抒胸臆,表达着对传统的理解和敬畏,探寻和强化自己的笔墨语言。

  记得那年在漳州,我见过筱白兄当场挥毫,画的是一幅水墨葡萄。他用笔沉着果断,以狂草笔致写枝条,线条挺拔流畅,提按顺逆,粗细轻重,变化丰富,显现出其书法功底。他用或泼、或积、或破的施墨手法,灵活地写出葡萄和叶子,干湿浓淡变化丰富,一气呵成,又用焦墨略作勾点,可谓是点睛之笔,全图立刻神完气足。最后他又在恰当的位置补上两只飞舞的蜻蜓,那大自然蓬勃野趣洋溢着画面。其作概括地写出了画家对客观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把握,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感受,寄寓着一种怡然自得的精神境界,在笔墨中悄然地反映出他的秉性和气质特征。

  喜用浓丽色彩,既是海派绘画特点,也是岭南画派风格,诏安紧邻岭南,受其影响也在必然,故筱白兄自嘲是“好色之徒”。对于用色,他自有思量,没有单纯地为色而色,而是结合自己创作特点,汲取了前人的经验,借鉴了水彩画的某种技巧,巧妙地利用宣纸的特性,通过墨和色在宣纸上互相融合、渗化、撞击、重叠的交汇作用,利用色彩冷暖、厚薄的交替递变,以色助墨,以墨醒色,使整个画面色彩亮丽而稳重,于灵动和浑厚中显现出一种华贵之气。这是墨与色在交汇中流淌出扣人心弦的音乐节奏和韵律,给人以一种愉悦的陶醉和美的享受。

 

 

  筱白兄为人坦荡豪爽,好交友,重友情。自我们相识后,他每次来上海办事,总会相邀品茗聊天,这使我对他的艺术思想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韩老师的影响下,筱白兄在创作之余亦钟情于字画收藏,丰富的收藏炼就了其精于鉴赏眼光,这不仅开拓了他的眼界和胸襟,也滋润了他的创作。因此,这梅、兰、竹、菊、蔬果、松柏、禽鸟、鱼虫……流传千年、耳熟能详的老题材,在他的笔下能常画常新,老题材赋予了自己的性格,是心灵的写照,其作引得国内外众多粉丝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前不久,他的新作《秋艳》入选2011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是其才情和实力的又一次展示,令人欣喜。

  记得,有一次小酌酒过三巡,他对我说:画画好比煮饭,一锅是一锅,久煮不糊则焦,食而无味,更不能围着一锅饭吃上一辈子。这话浅白朴实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睿智。生米煮成饭,每一次都是在追求一种新鲜的变化过程,而绝不是拿昔日剩饭回煮。我从中品味出,他在艺术的理想追求和目标。至此,我忽然想起,韩天衡老师早在十余年前就撰文称赞筱白:“是一个清醒的画家”,此言一语中的。我敬佩老师的慧眼,更敬佩筱白兄在这喧嚣红尘中,以独立的思维方式,坚守艺术净土,淡泊名利的非凡定力。正因如此,筱白兄一定会取得更辉煌的艺术成就。

相关热词搜索:严师 高徒 名师

上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书生本色--蒋频
下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隐逸楼里的脚步声--唐和臻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