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0-1828
上海隆缔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创智文化 传承文明

【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古调一曲唱新腔--张铭
2015-06-02 09:11:24   来源:晒墨宝微信平台   评论:0 点击:

  张铭,笔名石为,三步疏印、别署三步斋、寿远山房。1959年生于上海。1990年从师。现中国书协会员,上海市书协理事,上海书画院签约画师
  张铭,笔名石为,三步疏印、别署三步斋、寿远山房。1959年生于上海。1990年从师。现中国书协会员,上海市书协理事,上海书画院签约画师,上海东元金石书画院理事。

  著有《张铭篆刻选集》、《张铭鸟虫篆印谱》、《三步斋印存》、《印章艺术及临摹(合著)》、参与韩天衡主笔《篆刻三百品》的编撰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的二十多年间,篆刻家张铭的名字总能出现在上海及全国的重大书法篆刻展事中,并屡屡获奖。有时我问他获奖有什么感受,他淡然一笑道:其实,能真切地感受到创作过程带给我的愉悦,这比获奖更重要。

  在我相识的同辈青年篆刻家中,张铭以执着和勤奋为人称道,然他那善于独立思考,注重在实践中不断自省的艺术品格,又使他于同行保持着距离。他以一份平和的心态,为实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理想追求默默地耕耘着、努力着。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如今这个资讯发达而浮躁的时代,书店里有品种齐全、印刷精美的经典参考书籍;身居斗室,轻点鼠标,各种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三千多年的篆刻艺术发展文脉清晰地呈现你的面前。这些轻而易得丰富翔实的资源,是当今印人的福份,又是沉重的包袱。因为方寸之间,流派纷呈,大家如林,其理论、技巧和创作都有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要想自创一格,与众不同,实非易事。从艺之初,张铭也曾疑惑和彷徨,多少次面壁自问:我是谁?曾是几何,他抱着强烈的创新冲动,大胆尝试,以求早日“创造”出个性面目,但很快就发现了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有坚实的传统基础作为铺垫和支撑,并以此作为创新力量的积蓄。懵懂的冲动,开启了理智的大门,在著名印学家孙慰祖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张铭对传统重新进行疏理和研究,从先秦古玺,秦汉印,到明清诸家都有所涉猎;从实临,到意临,再到有选择地临习。这不是一次次单纯的原点回归,而是螺旋式的升华。张铭与古为徒,翻古为新,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地充实、修正和完善自已的艺术表现力,逐渐形成有个性的篆刻语言。后来师从韩天衡先生的十多年中,他潜心修行,开拓了自己眼界和底气,他坦言:历史上的许多开派大家,其艺术风格中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东西,甚至是不成熟的。因此,对前辈要敬重,这是立足之本,但不要迷信。前人留下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是后人值得借鉴和挖掘的。一席话,道出了他对韩天衡老师 “传统万岁,出新只是万岁加一岁 ”的学术理念、创新思想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真切体悟。

 

 

  张铭刻印,功底深,路子宽,变化多。近年来,又以古玺印形制作为创作重点,这缘于他对古玺深邃古奥的意蕴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对于篆法和章法,张铭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他主张将入印文字作“印化”处理,这在多数印人看来都知晓但事实上未必都能驾轻就熟,自然掌控,随着对古代文字挖掘和整理的深入,用于篆刻创作的素材也会愈加丰富,这对文字的印化处理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张铭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的“印化”手法,是在古文字的规范基础上,不仅对文字整合适度,恰到“印”处,更加突出文字的书法笔意和写意趣味,意在摆脱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和审美模式。他说,一个篆刻家,要在有限的方寸之地,遣字布势,要尽可能地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在传统的篆刻本体语言中,注入体现自我价值的新元素,阐发出现代的审美韵味。因此,他在古玺文中,往往会参入钟鼎文、封泥、瓦当、碣石、石刻等意韵,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强调线条构成的灵动意趣,使文字结体的挪让、穿插、开合、偃仰、疏密、轻重等诸多矛盾和谐统一于方寸间,融新意寓古韵中,所以张铭的篆刻并不是古玺模式的翻版,而是融入了多种文字特质的意味,作品因此而丰富。在和许多篆刻家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于成功篆刻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篆法,有的偏向于章法,有的注重刀法,而我以为,刀法的运用最能体现一个篆刻家的综合功力和审美格调。张铭的刀法,亦自有别调,他讲究运刀的灵动和生拙,突现书法的笔意。当刀锋在印面上游动漫舞时,他的激情随着刀速的徐疾跌宕而起伏,如同爆裂的石花痛快地淀放。他醉心于线条的质感,留意于书写的韵味,在出奇不意中流露出古玺的古拙厚重和圆劲爽俊,凸显其艺术个性和才华。

 

 

  印人多善书,这似乎并不奇怪,但一个篆刻家要做到印从书出也不易,曾经疏于书法创作的张铭近年来不断加大书法研习的力度,特别是写出富有个性的篆书,对提升篆刻创作的审美高度无疑有着深刻意义。张铭不仅如斯,在创作之余勤于印学理论研究和写作,时有论文发表于专业报刊上,令人刮目相看。我以为,一个有现代创新理念,有传统素养的篆刻家,注重传统与创新的互动。那么,他的艺术生命就有了更大的深度、宽度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张铭亦如斯。

  就在行文收尾时,一画家朋友来电说,那日聚会与同桌的张铭相识,并读到他的印作,连声称好道,有古意,又不失新韵,味道足。我想,艺术家创作艺术,不仅要自娱,还要让读者从中得到愉悦和快感,这就是好作品。

相关热词搜索:张铭 严师 高徒

上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境生象外--沈鼎雍
下一篇:【名师严师出高徒·连载】好色笔墨--夏宇

收藏   分享到:
佳作展播
  • 李白《渡荆门送别》
    胡雨慰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南山
    郑诗源 终南山
  • 古诗一首
    胡恒升 古诗一首
  • 山居秋瞑
    杨景森 山居秋瞑
  • 观云老树边
    施哲楷 观云老树边
  • 春夜喜雨
    顾浩一 春夜喜雨
  • 乐游原
    林璐辉 乐游原
  • 王维诗山居秋暝
    纪智宇 王维诗山居秋暝
  • 杜甫.春夜喜雨
    胡滔 杜甫.春夜喜雨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陶亦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
Copyright (C) 2014-2020 版权所有 上海隆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1714号-4

回到顶部